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日报 作者:王俊 编辑:刘颖 2021-02-22 09:33:44

内容提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首次提出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新高度。这意味着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在更长的未来,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关键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因此,科技要自立自强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研究。

  天津北方网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首次提出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新高度。这意味着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在更长的未来,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关键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因此,科技要自立自强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源头

  基础研究所带来的原始创新,通过学科交叉,会形成共性基础技术,在应用研究中容易实现0到1的突破。如我国在量子通信、铁基超导、纳米、干细胞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性成果,是与强化从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中凝练科学问题,坚持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以原始创新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没有电磁理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就不会有后来家用电器、通讯设备甚至是因特网的出现;没有量子理论的薛定谔方程,就不会有半导体产业链的包括元器件在内的一切电子仪器设备。所以企业科技创新要继续高速发展,必须从基础科学理论层面改进,才能突破现有应用层面的瓶颈制约。

  基础研究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基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冲击影响的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不仅是适应国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做出的主动战略调整,也是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还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一些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部分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赖进口等。要突破这些领域中“卡脖子”问题,必须要突破核心科学问题,关键在于加强基础研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础研究是强大我国科技的保障,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

  基础研究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支撑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新发展格局下,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高质量发展,首先就是依靠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依托的是基础研究。从科技产业发展历史经验看,只有基础研究所实现的应用技术的突破,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而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十四五”时期将成为我国打破科技枷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性时间节点。通过加强基础研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释放创新驱动原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进而推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基础研究是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沃土

  加强基础研究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家是科学基础研究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载体。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科学家精神首先体现为爱国精神,它是科学家精神的灵魂,是科学家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在基础研究中,尤其是原始创新要有创造性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敢于质疑,不迷信学术权威,要有“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创新精神。精神无形,却能让人负重前行,科学家精神离不开严谨治学和对真理孜孜以求的求实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基础研究,需要激发一线科技工作者淡泊名利和吃苦奉献精神,这既是品质,也是责任与担当。弘扬科学家精神,既需要咬定原始创新不放松,形成优势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也需要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