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族手机冲浪喜与忧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日报孟若冰 编辑:刘颖 2021-04-08 14:12:46

内容提要:据第44至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50周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由2018年的12.5%逐年升高,到2021年提升至26.3%,(见图1)这意味着,在全国9.89亿网民中,每4个网民中就有1名中老年人。

图1: 50周岁及以上网民群体所占比重趋势

  天津北方网讯:据第44至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50周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由2018年的12.5%逐年升高,到2021年提升至26.3%,(见图1)这意味着,在全国9.89亿网民中,每4个网民中就有1名中老年人。

  从2000年起,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我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户籍人口的比例为24.14%,说明我市4个居民中就有1名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因此,如何帮助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通过网络积极融入当今时代,分享智能社会红利,实现智慧老龄化,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联合本报,对我市老年人智能社会参与度进行了调查。借助天津社科院“千户居民户卷调查”网络系统,在全市16个区抽取了3260个样本,男性占35.8%,女性占64.2%,平均年龄为55.38岁。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共1314名,职业覆盖公务员、科技人员、企业职工、农民、学生、退休人员等十余项。

图2: 您平时上网最常用的设备是?

图3: 您使用智能手机的最大感受是?

图4:您每天上网大概多长时间?

  他们正在跨越数字鸿沟──

  3.7%老人成了“手机控”

  当我们走入智能互联的数字化时代,数字政府、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网上支付等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处处离不开智能手机的使用。

  调查显示,我市87.7%的老年人平时上网最常用的是智能手机,这一比例,高于全部受访者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回答“从不上网”的老年人仅为3.3%,是老年智能手机用户中的“少数派”。(见图2)

  智能手机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从实际生活需要角度看,认为智能手机提供“日常方便”的老年人所占比重最高,为49.2%;其次是“不想被数字时代所淘汰”占比17.9%;“用途多、喜欢用且时尚”占比13.7%。“银发族”正努力摆脱“数字鸿沟”困境,跟上社会的脚步。(见图3)

  调查数据进一步显示,这些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比较“主动”,持消极态度认为“不得不用”的仅占11.3%。4.2%的老年人对智能手机有“依赖感”,还有3.7%的老年人表示,产生了“手机瘾”,成了“手机控”。

  案例故事:

  过去,爸妈们会因为孩子玩手机生气,但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在中老年人群中普及,那些曾指责孩子“上瘾”的父母辈自己却成了“手机控”。

  今年68岁的吴大娘就是其中之一。一方面,利用微信找到了多年前的旧友,偶尔聊聊家常,一方面加了各种各样的微信群,每天都在群里聊天、看视频、抢红包,有时甚至会“玩”到三更半夜。吴大娘的女儿说:“老妈经常陷入‘抢红包’中不能自拔,吃饭、睡觉、看电视都是手机不离身,做饭时都是一边看着火,一边回信息,名副其实的‘低头族’。”

  他们的时间去哪儿了──

  21.6%老人每天上网超4小时

  退休在家的生活轻松而悠闲,可有些老人,尤其是刚刚退休时间不长的低龄老人们,却觉得时间过得挺快的,每天除了看电视、听广播、种花养草、带孙子以外,他们还要上网聊天,了解国家大事以及个人感兴趣的知识和趣闻,生活丰富而充实。

  调查中,回答经常上网聊天和喜欢网购的老年人占30.7%,甚至有21.6%的老年人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个小时。从生理角度说,老年人的精力和视力远不如年轻人,可是统计结果却显示,老年人上网时长在1小时至4小时的较全部受访者平均水平还高出2.6和1.9个百分点。(见图4)

  那么,老年人主要使用智能手机干什么?他们对什么内容感兴趣?(见图5)

  调查显示,老人们更为重视和家人及亲朋好友的即时联系和情感沟通,选择“社会交往即时联系”的老年人最多,占64.4%,所占比重较全部受访者平均水平高5.1个百分点;其次是“网上购物”占53%;“乘车,扫健康码等日常出行”占45.2%。

  此外,浏览网络上的各种保健知识和调节情绪的心灵鸡汤备受老年人的青睐,分别有22.1%和31.2%的老年用户经常“看保健讲座,学习养生保健知识”和“百度搜索,学习各种知识等”,这两项均高于全部受访者平均水平4.8和1.9个百分点。

  在社会交往的主要对象中,老年网民网上聊天频率最高的是与“老同学和老同事”聊天,占到67.5%,他们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的经历和回忆,感情基础比较深厚,可以聊天的话题比较多。(见图6)

  专家观点:

  天津市心理咨询师组织委员会主任王虹翔表示,社会变迁改变了许多家庭生活形态,但无论何种生活形态,“家庭情感支持”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依旧是中国人的情感寄托。有些老人虽然不能经常和亲朋好友见面,但在微信群中表现极为活跃,为朋友点赞、接收或分发红包,转发自己精心制作的小视频等,既丰富了生活,又联络了彼此情感。

  有人担心老年人上网成瘾怎么办?其实不用过分担忧。因为,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感”和“上瘾”与年轻人的“沉迷网络”有着本质的不同。“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不是为了玩网络游戏和追剧,更多的是出于实际生活需要和情感心理需求。 他们在退休后,身边能够接触到的人一下子减少,但依然渴望人际交往,网上互动成为他们寻找存在感和成就感的最好渠道。因此,全社会对老年人上网应该抱着帮助、鼓励、包容的态度。”王虹翔说。

图5: 您使用智能手机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图6: 您经常同谁网上聊天?

图7:使用智能手机,您遇到过哪些困难?

  他们迷失在“App海洋”中──

  28.7%老人表示“不会使用”

  公开报道显示,2019年国内网民平均每个月新安装App3.5 款。不仅有商城App、金融App,还有各种品牌App。

  在某些城市,乘坐公交用1个App,乘坐地铁还要装1个App,去医院挂号也要下载1个App,办理政务有时也需要下载安装1个App,有的超市要想使用折扣券也要下载App。越来越多的App不仅让手机不堪重负,也使得使用智能手机本就有困难的“银发族”更加困惑和不胜其扰。

  这些迷失在App中的老人们,他们在智能手机使用过程中都或多或少遇到过困难。(见图7)

  调查结果显示,老人在使用智能手机上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去医院前网上挂号和缴费等”,占38.4%,比全部受访者平均水平高出4.1个百分点。其次是坐公交车、地铁出示“健康码”,占35.5%。特别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出行都需要出示“健康码”,曾使老年人一度非常困扰。

  在调查“您不常使用智能手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老人们认为“功能太多,不会使用”的占28.7%,“操作步骤太复杂”的占22.8%,认为“不熟悉键盘上的字母,操作困难”的占19.4%,认为“网页上的字小,看不清”的占19%。由此可见,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成为阻碍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担心被网络诈骗和骚扰”,“科技恐惧”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其互联网的实际运用能力越弱,越不常使用,也就越不敢使用。

  在家里使用智能手机遇到困难可以请求家人帮助和指导,在车站、医院、超市等公共场所,遇到困难时,老人们也希望有工作人员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见图8)

  调查显示,36.6%的老年人表示,在公共场所遇到智能手机操作困难时,会有工作人员及时给予帮助。50.7%的老年人表示,这种帮助时有时无。

  专家观点:

  当前,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需要市民利用手机进行智能化操作,如老年人遇到操作困难时,不能提供及时帮助和指导,会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便”和“不安”感,加重他们使用智能技术不自信心理。

  因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陆杰华表示,面对这些老年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上遇到的“堵点”和“痛点”,给予他们人性化的帮助和服务显得尤为必要。比如,保留一些传统服务项目,老年人不会使用电子支付的,可以使用现金支付,不会操作电子设备的,可以到人工服务柜台办理,等等。智能手机或电子设备是冰冷的,但是具有人性化的帮助和服务是温暖的。

  陆杰华认为,互联网企业要有更多的社会担当和社会责任感,关心关注“银发族”体验情况。努力解决互联网服务中的“三不”困扰,即“不安”“不便”“不满”困扰,尽快开发方便老年人学习和使用的手机App,帮助他们更便捷、更简单地操作和使用,更简明准确地获取外界信息和知识,提升他们运用网络的自信和能力,使老年人能够轻松愉快地使用智能手机。

图8: 公共场所遇到智能手机操作困难时,是否有工作人员及时帮助您?

图9:您认为老年人被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图10:当您遇到电信网络诈骗后,您是怎么处理的?

图11:您经常参与或使用的微信群有哪些?

  这些骗局已盯上“银发族”──

  警惕!冲浪中的那些“暗礁”

  老龄化和信息化是现今社会的两大趋势,面对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犯罪比例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这其中,“银发族”因信息获得能力、信息甄别能力、网络安全意识和个人信息保护能力均不足,再加之缺少防骗知识、爱贪小便宜等原因,最容易受到非法侵害。(见图9)

  据我市2020年社会治安状况分析报告显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同比增长9.2%,冒充公检法类、网络刷单类、红包获奖类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例如,2020年4月7日,刘某某被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涉案300余万元。5月20日,尹某某被网络引诱投资诈骗,涉案35万余元。

  注意!这些骗局已盯上“银发族”──

  1.感恩抽奖型(以举办感恩活动、抽奖送福利、发放保健品为名,承诺一段时间后全额退款);

  2.刮奖钓鱼型(以刮奖中奖的名义,诱惑老年人拨打兑奖热线和公证热线诱骗缴纳手续费、保证金);

  3.购药送基金型(以为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帮助办理红十字会扶贫基金的形式骗取钱款);

  4.免费送鸡蛋型(以发放广告、赠送鸡蛋的方式,向老年人宣传该公司的保健业务,以销售保健品骗取押金);

  5.免费旅游型(购买保健品可优惠参加旅游,购买保健品可以入股);

  6.免费讲座型、免费体检型(以免费体检、病情诊断的方式骗取老年人信任,骗取钱财);

  7.传销洗脑型(不断播放宣传片,对中老年人进行洗脑,谎称购买保健品可以返钱)。

  当老年人热情拥抱“数字生活”时,也会在网上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风险。

  调查显示,在智能手机使用过程中遇到“虚假广告”的情况最为普遍,占55.3%。遇到过“中奖诈骗信息”的有33.4%,遇到过“网络传销诈骗”的有23%,遇到过“红包诈骗”的有16.9%。那么,遇到上述电信网络诈骗时,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和处理方法又是怎样的呢?

  有43.7%的老年受访者处理方法正确,他们会选择“保留证据,及时报警,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益”,另有15.7%的老年受访者面对这类电信网络诈骗“不知道怎么处理”,还有10.8%的老年受访者干脆“自认倒霉”,选择“不了了之,损失就损失了”的消极态度处理这类问题。(见图10)

  有力举措:

  为全力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安全,按照公安部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从2020年4月13日起,我市公安机关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了以打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主要内容的“雷霆四号”专项行动。仅用两个月时间,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440起,为老百姓挽回了很多经济损失,为老年用户放心使用智能手机扫清了障碍。

  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务──

  让老年人在智能时代“畅行”

  家人与朋友是老年人情感生活的寄托和依靠,老人们普遍认为,天伦之乐极为重要。从他们经常参与或使用的微信群中能看出,亲戚朋友聊天群占64.9%,子女家人聊天群占57.6%。(见图11)

  为更好帮助老年人有效有益使用智能手机,身边人应成为他们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好老师”与“防火墙”。家庭和社会共同为老年用户赋能,耐心帮助他们学习上网知识和使用方法,允许他们适当“出错”和“反应慢”,在学习和使用中逐步提升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能力和信心,形成一个家庭和社会立体支持体系。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为破解老年人的“数字鸿沟”提供了制度保障。我市老龄委也在各区积极开展“智慧助老”三年行动,民政部门动员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和工作人员、社区日照中心、老年大学等对老年人开设“免费智能手机课堂”,免费开展智能手机使用方法培训。

  智能技术的供应商和互联网企业,也针对老年群体的多样化和特殊性需求,提供人性化产品和服务。金融企业也推出16条措施助力老人应对金融服务智能化。一些老年网民欣喜地表示,“从前不知微信是何物,很失落,现如今都学会网上传视频、交话费了,感觉跟上了这个时代。”

  本版撰文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丛梅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田絮崖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