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之九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推动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滨海时报 作者: 编辑:张晶晶 2021-04-15 11:51:49

内容提要:“十四五”期间,滨海新区将积极落实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增进新区人民福祉、促进新区全面发展作为新区“十四五”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区将主要瞄准“双城”发展格局定位,统筹做好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补齐社会事业短板,不断提高新区人民生活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的品质生活新地标。

  天津北方网讯:“十四五”期间,滨海新区将积极落实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增进新区人民福祉、促进新区全面发展作为新区“十四五”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区将主要瞄准“双城”发展格局定位,统筹做好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补齐社会事业短板,不断提高新区人民生活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的品质生活新地标。

  一、补齐社会事业短板。

  自2006年获批成为第二个国家级新区后,滨海新区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但随着人口的集聚,新区居民对社会事业的需求越来越多。为此,滨海新区将在“十四五”期间加大投入,全力补齐社会事业各项短板。

  1. 补齐文化短板。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持续提升滨海艺术节、泰达夏日艺术季、滨海国际版画创作营、滨海少儿评剧节、滨海全民阅读节等文化活动效能。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智慧数字化,丰富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数字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建设,加强科技文献资源建设,开展专业咨询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实施全民阅读推广人与全民艺术普及推广人、文化类社会组织培育孵化计划,推进南北两翼文化设施建设和组团式发展,推进档案馆库建设,完善统一集中管理机制。

  2. 补齐教育短板。推进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广泛开展劳动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标准、补助标准及扶持政策,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继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重点推进北塘第二幼儿园等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欣嘉园第三小学、东壹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等项目建设。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重点推进新建大港三中等项目建设。支持天津科技大学高水平发展,支持天津大学国际医学院、中国核工业研究院等加快发展,推动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天津外国语学院滨海外事学院等独立学院转设。做强做优南开中学、天津一中、天津实验中学和天津实验小学等市直属学校滨海学校。以市直属校滨海学校和塘沽一中、浙江路小学等优质名校为主体,组建教育集团。

  3. 补齐卫生短板。将市第五中心医院和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打造成为龙头医院,将泰达医院、大港医院、海滨人民医院、医大总医院滨海医院和医大总医院空港医院建设成为区域医疗中心,支持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建设国家级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提高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服务能力和科研水平,积极建设新区肿瘤医院、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滨海院区。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体制,加强区疾控中心能力建设,将市第五中心医院作为综合救治中心医院,塘沽传染病医院作为传染病救治定点医院。强化重点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防治水平,做好尘肺病等职业病防治工作,依托塘沽安定医院规范设置区精神卫生中心。

  二、不断完善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滨海新区将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推动滨海新区社会保障覆盖更多群众,提供更完善的保障。

  1. 推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不断壮大产业工人队伍,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提高技能人才比例。持续深化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打造“和谐劳动关系诊所”、调解仲裁“雏鸥计划”等滨海品牌。到2025年,累计新增就业人数超过62.5万人。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良性发展,帮助从业者持续拓宽收入来源,强化多劳多得、有劳必得的收入保障。

  2. 提高养老服务。加快建设区、街镇、社区(村)三级管理服务网络,形成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发展农村地区和老旧城区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农村人口聚集村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加快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站)建设,形成覆盖主城区和人口聚集村“15分钟便利圈”。到2025年,养老服务床位数不少于12000张。依托海滨人民医院旧址改造,加快建设医养结合康养中心。依托空港医院二期建设,提供非基本医疗的医养结合服务。以杭州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开展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病房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开设老年病科。

  3.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养老保险全民参保计划,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加强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监督管理,推动慈善资源向基层下沉。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推进救助管理机构建设,完善救助保护设施条件,切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保护工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持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不断提升新区文化发展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其中,满足文化需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期间,滨海新区将不断推动文化强区,提升新区居民的满足感。

  1.构建新阶段大宣传格局。构建以津滨海APP为龙头的移动传播矩阵,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挺进全国区县级融媒体的第一方阵。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推进常态化文明城区建设,深化“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共同缔造”理念,构建完善长效管理、常态推进、立体监督、广泛参与的文明城区建设格局,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

  2.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中国3D影视创意园区、国家级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等平台,加快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依托国家海洋博物馆、泰达航母主题公园等载体,依托天津茱莉亚学院、滨海演艺中心,培育发展文化演艺产业。建设滨海旅游产业集聚区,打造若干临海地标性建筑和5A级景区,做足大气洋气的海洋文化。深入推进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提升全区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3.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挖掘具有滨海特色的文化产品,加大对保护性建筑、近现代革命文化遗址、工业文化遗存等保护力度,推进塘沽火车站旧址、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大沽口炮台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传承历史文脉,保留城市文化基因。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作者:周雪峰,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