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滦”老兵再忆峥嵘岁月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晚报刘波 编辑:孙畅 2021-05-20 10:07:58

内容提要:在天津城市的发祥地——三岔河口,矗立着一座以“母子盼水”为主题的大型雕塑,纪念着“引滦入津”这一可载入史册的水利工程。

  天津北方网讯:在天津城市的发祥地——三岔河口,矗立着一座以“母子盼水”为主题的大型雕塑,纪念着“引滦入津”这一可载入史册的水利工程。近日,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11师52团的中铁十六局二公司60多名党员来到位于北辰区的引滦入津工程展览参观,并看望了当年参与引滦入津工程的几位退休铁道兵老同志,与他们一起重温了那段奋战在引滦一线的峥嵘岁月。

  为了解决天津用水短缺的问题,1982年5月11日,引滦入津工程正式开工,1983年9月11日正式通水。“我于1979年元月正式入伍,成为一名铁道兵。引滦入津工程前我正在安徽合肥工作,接到参加‘引滦入津’工程的命令后,我所在的部队立即奔赴河北省遵化打前站。二三月份的时候天气还很冷,刚到遵化,我们先在路边扎帐篷,在帐篷里砌一个小火炉。住的条件很简陋,好在那会儿我们都年轻,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在引滦入津工程中表现突出、火线入党的退休铁道兵老同志王德芳回忆说,当时很多运输汽车车况不好,需要提前维修,为后面正式开工做好准备。1981年5月份,他和另外5名战友开着5辆运输车到天津进行大修,住在部队招待所。大概晚上7点半,他洗澡洗到一半就停水了,顶着一脑袋泡沫请战友在老百姓家借了半盆水,勉强冲洗一下。因为停水,他们没有水喝,只好在小卖部买了一瓶橘子汁,你一口我一口喝完,感觉更渴了。这次的经历让他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天津缺水的严重性和真实性,确实需要尽快把滦水引过来。能参与到这项艰巨的任务中,战士们倍感自豪和荣幸。回到工地后,他们干劲十足,甩开膀子干了起来。

  王德芳告诉记者,引滦入津工程全长234公里,最难的是要穿越山脉开凿出一条12.4公里的引水隧道。按照常规引水隧道从两头打需要15年。为了缩短时间,当时采用的方法是在引水隧洞上方分别凿开15个通往隧洞的斜井,每个斜井到达引水隧洞位置后,拐向两边延伸掘进,再加上隧道出入口,总共开辟32个工作面同时掘进。他所在团负责13号、14号、15号这三个斜井的开挖任务。

  “我入伍后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直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把参与引滦入津工程当成党组织对我的考验,当成为人民立功的机会,决心为引滦入津工程多做贡献,让天津人民早日喝上甘甜水。”王德芳回忆说,他当时是驾驶员,主要负责运输渣土,每天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天气最热时,他闷在汽车驾驶室内,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天气最冷时,棉衣都被寒风打透了,手指被冻得僵硬。“在工程建设中,大家都以苦为荣,没人喊苦喊累,每个战士尤其是党员,都冲锋在前,奋战在前,在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用血肉之躯推着隧道向前走。”王德芳感慨地说。

  1983年9月,“引滦入津”工程全线贯通。通水那天,清澈的滦河水送到了天津,天津老百姓喜笑颜开,作为建设者,这些铁兵又自豪又欣慰。时年23岁的王德芳因表现突出,受到表彰,并被组织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元月,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王德芳与战友们落户天津,转业到中铁十六局二公司,“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在基层一干就是30多年,从青年入党到花甲退休,王德芳始终牢记党员的初心使命,踏踏实实践行着铁道兵精神。(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