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全面小康看过来(图)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日报 耿堃 张立平 编辑:李彤 2021-07-01 09:06:03

内容提要: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历史的河流奔腾向前。梦想,从时光的隧道中走来,闪耀着伟大复兴的光芒。

天津北方网讯: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历史的河流奔腾向前。梦想,从时光的隧道中走来,闪耀着伟大复兴的光芒。

时间的刻度,会标记出这个不平凡的年份。

2020年,我们迎来了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迎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

百年目标,千年祈盼。太多值得记住的时刻,太多值得回望的瞬间。

同样在这一年,位于渤海之滨的天津,进入了“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一年,这座城市为5年前提出的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定位、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目标,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摆脱贫困、丰衣足食”,是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渴望。正在打造“一基地三区”的天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在实现小康的征途中,提出了更高的追求:全面建设高质量的小康社会。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刻,更见勇毅担当。

那个敢于摒弃“速度情结”的天津,已经在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路上大步向前;

那些曾经在蓟北大山沉寂多年的小村,那里的乡亲们已经过上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幸福安康的生活;

那些在高楼背后的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弱势群体,他们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了让人安心的保障;

夏日的艳阳,照耀在津沽大地上,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生机、积蓄着力量、充满了希望。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每一位参与者都是奋斗者,每一位参与者都是受益者。让我们用每一天踏踏实实的奋斗,去创造一段崭新的征程。

补短板 强弱项 绘就美好民生画卷

全面小康,不是数字游戏,也不是速度竞赛,而是老百姓身边可见可感、实实在在的生活。

做好新时代的“民生答卷”,要用心、用力、用情,社会发展有温度,百姓的生活才更幸福。

多年来,我市连续把财政总支出75%以上的“蛋糕”切给民生,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细处抓起,从细微干起,从细节做起,将一件件小实事累积成百姓受益的大民生。

南开区长虹街建华里社区的老人家食堂开业了,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既有营养价格又实惠的饭菜。中午11时半刚过,陈玉东大爷就和老伴儿赶过来吃饭。肉末茄子、鱼香豆腐、素炒白菜,还有一碗西红柿鸡蛋汤,三菜一汤12元,好吃不贵,自己满意、儿女放心。

老年人如何养老?孩子去哪儿入托?“一老一小”关系到千家万户,解决好这一难题,需要下真功夫。

老百姓的“心头事”,再难也要办。

“十三五”期间,“一老一小”继续纳入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日程,5年间,全市兴建老人家食堂达到1591个、日间照料中心(站)1157个、养老机构367家、养老床位7.6万张,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72所,新增学位16万个,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3%。

全面建成高质量的小康,重头戏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群众的需求,让人民满意。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在实现高质量的小康路上,补短板、强弱项、保基本、兜底线,绘出一幅幅幸福生活的民生画卷。

南开区美云社区的刘云翔终于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他在50岁的年纪告别了就业“老大难”,通过区里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成为一名企业的叉车工,每月5000元的收入,拉开了他幸福生活的大幕。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解决困难群众就业方面,我市实招硬招频出。

西青区组建“就业红娘”专职队伍,为企业和求职者免费“牵线搭桥”。截至目前,西青区内161个行政村实现了“就业红娘”全覆盖,184名专职“就业红娘”已帮助数千名求职者找到了合适的岗位。

稳就业政策护航有力,使得近几年我市的城镇新增就业人口,每年都在48万至49万人之间,广大群众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就业越来越稳了,自家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由中央党校编写的《高质量发展蓝皮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0)──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一书中,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分析测算,我市全民共享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一。

一项对于城市“外来户”的共享政策,体现了天津这座城市的温度。

一群特殊的困难群体,由于自身表达能力存有障碍,经多方寻亲无果,成为长期滞留在救助站的流浪乞讨人员。对他们来说,城市救助站就像是临时避风港,工作人员把带着温度的关爱传递到每一位无家可归者的身上。但城市救助站所承担的,终究是“救急难”的临时救助职能。如何为他们提供更持续、更全面的兜底保障?

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帮扶,同样是实现全面小康“不落一人”的重要一环。我市在全国作出表率,为193名“无名氏”落户,将他们纳入天津市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安置,有了城市户口,使得这些流浪者能像其他市民一样,享有一个市民应有的合法权益,身份证上那一长串数字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身份认同,更是看得见摸得着、切切实实的安全感。

人民群众的期盼,就是天津工作的指向。一个个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得到了回应,一项项为民政策迅速出台:

──4个月的供暖延长到了5个月,这一政策已连续实施了5年。每延长1天供暖,市、区两级财政就要多支出5000万元,但是为了老百姓屋里的温度,这个钱花得值。

──推出“健康天津”App,市民登录一个App即可完成全市所有的三级医疗机构预约挂号。新一期“健康天津”App包括了患者就诊记录查询、检查检验结果推送、住院信息查询等多项新功能。

──社会保障网进一步织密筑牢,建立了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养老、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待遇,以及医保门诊报销限额、住院报销比例稳步提高,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特困供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等标准连续提升,“救急难”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乡亲过上幸福生活

亮丽成绩的背后,同样有发展不均衡问题;发达的现代都市边缘,也有困难村和需要帮扶的群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困难村的发展,事关全面小康的大局,时刻牵动着人们的心。

扛起政治责任,破解农村发展难题。2017年,我市展开新一轮结对帮扶,市、区2000多名驻村干部组成工作组,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3.9万名农村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困难群体,全面推动1000余个困难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按照现行标准,我市没有国家层面的贫困村、贫困户,帮扶的困难村,是综合多种因素,采取倒排方式确定的。因此,结对帮扶的重点在上水平,目标是高质量。

高质量的小康,必须有高水平的帮扶。

高水平帮扶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市里出台了“三美四全五均等”标准,73项指标任务条条清晰,围绕实现村庄、环境、乡风“三美”,产业带动、转移就业、水电供应、户厕改造“四个全覆盖”,教育、医疗、住房、社保、便民服务“五个城乡均等化”,展开全方位帮扶、整村推进,促进村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科学发展。

天津市经开区与蓟州区出头岭镇官场村结成了“亲戚”。第一次走进这个小村,干部们不禁唏嘘──村里不仅村容村貌脏乱差,公共设施陈旧,村民增收也是大问题。

挽起袖子,说干就干。经开区600余万元帮扶资金到位,帮扶组请来了专业设计团队,高水平规划,把环境整治与村庄旅游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村里翻修路面、硬化路肩、铺设排水管线、栽植绿化苗木,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使这个以脏乱差闻名的村子,一跃成为全镇美丽乡村的标杆。

不脱贫不脱钩;结对帮扶,要一帮到底。

为了提高村集体“造血”功能,增加村民收入,经开区帮扶组进一步梳理了官场村的经济增长点,打出“组合拳”。

帮扶组协助村委会流转土地1000亩,配合全镇建起了食用菌示范园区,村民不仅一年一亩地可以有1100元的稳定收入,而且每年还可以得到园区利润分红。

帮扶组将村内一处明清建筑群──张家大院进行精心设计,打造成为文化旅游景点。此外,他们还帮村里栽种了50亩的“瑞雪”高品质苹果园。这样一来,一条旅游产业链形成,游客白天可参观张家大院,然后采摘苹果,晚上观看乡村大舞台演出。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终于从困顿里走出来,踏上了小康之路。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结对帮扶把实施产业帮扶、强化“造血”功能,作为困难村稳定长久脱困的重要途径。针对村庄不同区位条件,实行“一村一策”,对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的村支持村集体发展优势产业;对基础资源较差、无法自我发展的村,采取“区域统筹”模式,由区镇打捆使用帮扶资金,打包建设规模化、市场化、长效化的大项目、好项目,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

此外,在精准帮扶困难户上,全面实施“筑基”工程,进行全覆盖摸底排查,精准识别、建档立卡,从住房、医疗、教育、兜底等各方面全面保障,并制定“发点球”的精准救助政策,做好“救急难”工作,确保帮扶兜住底、不落一户一人。

通过结对帮扶,很多人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很多困难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变化背后,是多部门合力、努力、用力的结果。

据统计,3年来,全市有关部门共出台14个政策指导性文件,48家市级职能部门制定了产业帮扶、就业援助、金融帮扶、饮水安全等30多项真金白银、务实管用的配套政策。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总共投入近50亿元,实施了电网、饮水等一系列改造工程。

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发挥主责作用,投入“美丽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专项补贴资金25.34亿元;各区制定出台了“1+N”的系列政策,投入近140亿元;各帮扶单位想方设法给予困难村大力支持,投入资金突破10亿元。

文化滋养 体育强身 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全面小康,不仅是物质文明的胜利,更是精神文明的生长。幸福美好的生活,离不开文化的滋养。

河西区文玥里刘启英阿姨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月必有一天是属于自己的“周末小剧场日”。刘阿姨是个文艺爱好者,她喜欢看电影、听歌剧、品话剧,天津音乐厅、滨湖剧院、津湾大剧院,都是她常去的打卡之地。“生活不是只有油盐酱醋,退休了也不能总围着孩子转,要给自己找点乐趣,有事没事跟老姐妹去看剧,挺有意思的!”

一张小小的惠民卡,成了市民生活里的一剂调料包。每逢节假日和周末,每天都有二三十场话剧、歌剧舞剧、芭蕾、儿童剧、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曲艺杂技、交响乐等惠民演出在各大剧场上演,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太震撼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上演这样的剧目,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洗礼!”在天津大剧院刚刚看完话剧《上甘岭》的胡莹连连感慨,这么优秀的剧目,她用文惠卡打了3折。

天津市是全国最早推出文化惠民卡的城市之一,由最初发行6万张起步,2019年全年发行量达到了22.5万张,全年惠民演出超过5000场。百姓看戏,政府补贴,推出了文惠卡普卡、文惠卡金卡、文惠卡郊区卡、文惠卡学生卡、文惠卡公益卡等多个卡种,金卡自己充200元,政府补贴400元,普卡充100元、补贴100元,最多可充4次。大力度的补贴,旨在引导市民走进剧场,感觉文化艺术的魅力。

看优秀剧目的同时,群众文化活动也异彩纷呈。

和平区的“和平杯京剧票友邀请赛”、河西区的“西岸艺术节”、南开区的“广场舞大赛”、河东区的“家庭文化艺术节”、河北区的“社区文化艺术节”、红桥区的“老年文化艺术节”、滨海新区的“滨海艺术节”等品牌活动交相辉映。我市还定期举办青年新歌手电视大赛、民乐大赛、都市风采主持人大赛、农民艺术节、外来务工人员艺术节、中小学生读书系列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群文活动,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文化活动热潮。

与此同时,各项群众文化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从线下移至“云端”,给老百姓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全面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市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我市创造性策划在全运会增设19个大项126个小项的群众比赛项目,让普通百姓登上了全运会竞技舞台,极大地鼓舞了群众健身热情,开创了全运会先河。

根据全运会要求,将60多个赛会场馆的建设与城市体育场地空间布局、市民健身需求有机结合,使全运会场馆成为全民健身的新领地,目前基本形成了城市社区体育场地“15分钟健身圈”。

很多市民发现,从大型健身公园,到各个小区里的体彩健身园,健身锻炼的地方越来越多了,体育设施越来越“接地气”。

“十三五”时期,市政府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纳入全市“20项民心工程”。5年来,仅在民心工程中就投入体彩公益金3.51亿元。市级财政资金(包括彩票公益金)人均全民健身经费投入达68.86元。 

美丽天津,美好家园,是每个天津人心目中小康生活的模样。市委、市政府践行绿色高质量发展观,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城市;出台各项惠民政策,努力实现居者有房住、住得好──天津人获得感、幸福感满满,日子过得祥和踏实。

生态利民 生态惠民 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打造美丽天津,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是我市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春天在古海岸廊道看桃花落英缤纷,夏天到东丽湖观满池红莲,秋天登绿屏·辛庄湾瞭望塔望大地色彩斑斓,落雪的冬日赴银装素裹的官港森林公园看“万类霜天竞自由”。四季美景,就在一片南北向约50公里、东西向约15公里、73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这片区域就是双城绿色生态屏障。

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是天津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宣言书”。

西青区王稳庄镇的万亩稻田是双城绿色屏障建设的一部分。最近两年成了新晋网红打卡地。每到9月,是这里七彩稻田画的最佳观赏时机。彼时登上丰收塔,只见深紫色彩稻绘成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大美稻香”以及火箭、动车等文字、图案,嵌在万亩绿色稻浪中,宛如天成之作。

谁能想到如今着力打造特色农业休闲综合体验区的王稳庄镇,曾经是全国闻名的“钉子镇”。什么款式、规格的钉子都能在这里找到,部分产品拥有全国定价权。挣钱虽多,“散乱污”小企业对环境的破坏却触目惊心──生产环境脏乱差、周围的河沟水体甚至是粉红色,空气中飘着难闻的味道。

“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关停‘散乱污有力’小企业后,空气好了,河水清了,才能更有力地推广小站稻种植。”该镇干部介绍,“我们从2018年开始恢复小站稻种植,生态环境的改善,特别是水质的改善,为种植水稻提供了良好条件,因为水稻对水质很敏感。”

“万亩稻田”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种水稻收益比过去旱地种玉米、高粱高,旅游项目还有收益,为当地农民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绿色生态屏障管控区内的既有工厂,如何走绿色发展之路?

蓝天白云下,黑黢黢的钢锚雕塑旁,孔雀拖着绚丽的尾巴,于绿草间闲庭信步,顶天立地的“钢铁侠”静静“注视”着这一切──说这里是一处3A级景区,没人会意外,如果告诉你这里同时是全国钢铁竞争力特强级企业荣程钢铁公司的厂区,惊喜不惊喜?

“环保是荣钢的生命线。”早就是荣钢人的共识。在天津的公共监测平台上,任何人都能查到荣钢的排放数据。这样的环保治理力度,也在倒逼企业产业升级、践行绿色发展观。得益于减少普通钢材生产、加大优钢特钢的比例,从2015年开始,荣钢的年产量在减少,产值和利润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产品应用于高铁铁轨、军工产品、汽车,代表桥梁建造世界先进水平的港珠澳大桥也选用了荣钢的产品。同时企业花费数千万元绿化厂区。厂区绿化面积达到40%,被评为全国冶金企业绿化先进单位。

像荣钢这样建一座花园式的工厂,成为地处双城绿色生态屏障管控区内众多企业的努力方向。

与此同时,全市也在着力破解“钢铁围城”“园区围城”,全面完成35个工业园区治理,有序推进产能转移退出,强化钢铁超低排放改造,2020年上半年钢铁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同比下降42.7%。深化燃煤设施污染治理,对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开展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上半年已完成25台。

“生态利民、生态惠民”。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健身场所,让天津人有更多的亲近自然好去处,双城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扮靓人民美好生活,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收获社会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伴随生态环境向好,也得到提升。

美丽天津,谁不爱?七里海、北大港、大黄堡、团泊洼等湿地已经成为候鸟迁徙途中重要的一站。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净化环境、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市实施湿地自然保护区“1+4”规划,对875平方公里的天然湿地进行严格保护和修复,动植物种类明显增多,如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天堂”。

特别是通过实施七里海湿地整改,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用好生态换来好发展。今年上半年,核心区6.84万亩土地已全部流转并实行封闭式管理,生态移民工程北淮淀示范镇105万平方米安置房已全部封顶,已有近万农民在未来科技城等周边产业园区就业。充分发挥七里海湿地良好生态优势,推动湿地核心区周边29个村全部创建为市级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吸引中航工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

“十三五”期间,沿着153公里海岸线,天津打响了近岸海域生态修复攻坚战,治理入海河流河道,修复被损毁的海岸线,清除环境破坏大的滩涂渔业养殖,恢复自然滩涂和湿地景观面貌,建设水体、植被为要素的生态公园廊道……随着整治的推进,我市近岸海域生态逐渐有了改善。

“十三五”期间,我市相继建成水西公园、子牙河滨河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完成192个街心和社区公园提升任务。“十四五”期间,天津还将全面提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指标,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推动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改造,并完善绿化体系制度。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将通过生态建设,完成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建成区绿地率达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2平方米等七大指标;另一方面,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打造“绿林满溢、湿地环抱、碧海相拥”的良好生态格局;在此基础上,将外环线500米防护绿带,转变为具有生态游憩功能的环城公园,依托环城公园向内连接核心区铁路绿道,向外连接6大郊野公园及郊野绿道,并通过海河等6条河流廊道进行串接,形成“三环、六廊”的生态系统,构筑“林、田、水、景、园”相融共生的“翡翠项链”。

天津市民在“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提升绿色幸福感”。

736、875、153、192、500……一连串的数字,是天津绿色高质量发展交响乐的动人音符,是天津市民解锁绿色小康生活的密码。

住有所居 住有宜居 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公元761年,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写下的祈愿,千百年来口口相传。诗人可能想不到,这个朴素美好的愿望,历经1000多年,才在21世纪的华夏大地成为现实。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草堂在风雨中飘摇,杜甫狼狈、忧愁。穿越千年,棚改搬迁前的红桥区渔村居民,每逢雨季,同样提心吊胆。“房屋都是自建的,本来都是平房,好多人后来又加建了二层,地基不牢,雨季一泡,发生过房屋倒塌事故,所幸没伤到人。”回忆当时的情景,胡顺来为邻居庆幸。

胡顺来的父亲本是渔民,吃住在船上,后来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多,他和其他渔民在海河边自建住房,形成了渔村。今年50岁的胡顺来,生长在渔村,除了婚后有一段时间离开,前前后后在那里生活了30多年。“恶劣”,他这样形容当时的生活环境,“垃圾倒在河里,由于公厕少,有住户自建厕所,又接不上下水管网,只能直接排到河里。夏天没法开窗户。”取暖、开空调加大用电量,私拉电线埋下严重火灾隐患……

要搬迁的小道消息传了很多年,每次都是空欢喜。直到2017年,46岁的胡顺来真的盼来了渔村棚改的官方消息。梦想成真,得益于我市的三年棚户区改造计划。2016年底,市委、市政府制定棚户区改造工作方案,从根本上解决群众住房困难和改善群众住房条件。这些棚改项目都是多年来经数轮改造后遗留的“硬骨头”,房屋建筑密度大,户均住房面积小,低保、残疾等困难群体比较集中,情况十分复杂,改造难度很大。

“特别高兴,可是大伙儿心里又开始打鼓──给的拆迁费能买得起新房吗?还留在渔村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就算搭上一辈子的积蓄加补偿款买了新房,后面的日子怎么过?”胡顺来说,很多人都做了打搬迁持久战的准备。

他们的准备白做了。20天左右,大部分居民都接受了补偿条件,决定搬迁。棚改工作这么顺利,关键有市委、市政府的好政策。市区棚户区中困难群体较多、情况复杂,约占总改造户数的30%。为彻底解决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我市坚持算发展账、算民生账,从实际出发,不搞“大水漫灌”式补偿,找准突破口、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各区人民政府根据群众困难程度,分别制定了惠民补偿安置政策。对于原住房面积小且他处无住房,所获补偿款总额不足以购买最小安置房的,可享受托底安置房一套,不补交房屋差价政策;开展专项扶贫帮困活动,研究个性化解决方案,一揽子解决困难群众就业、入学、就医、低保等方面问题。据统计,3年累计发放各类困难补助近15亿元,约3万人受益。多项解困暖心的政策让棚改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不留后顾之忧,使民心工程落到实处。

“各种惠民补偿安置政策加起来,各家各户拿到的补偿款远多于预期。人要懂得知足感恩,这么好的政策还不签协议,那就太说不过去了。”胡顺来说,渔村的居民基本都买到了合意的新房,买了房的老人们手头还有盈余作为养老钱。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十几个世纪前,杜甫羡慕的别人家景色,如今就是胡顺来所在近郊小区的模样。6月的庭院,空气中散发着草木清香,他略显遗憾地对记者说:“前些天这里都是花,平常走路就忍不住照几张。”室外花稀,室内一大簇小雏菊和多头玫瑰相间的鲜花盛放。这是妻子刘青刚刚修剪好的。“她就喜欢养小动物、侍弄花草,所以我们买了这套一楼有小院的二手房。建筑面积有96平方米。”

自三年棚改计划启动至2019年11月底,约6.3万户、近30万居民,像胡顺来一样,实现了“出棚进楼”的梦想。截至2019年11月底,我市累计完成改造148.56万平方米,提前超额完成市区三年棚改任务总目标,兑现了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

住房有保障是小康生活的重要内容。不仅要让渔村那样的棚户区居民买得起新居,而且要让所有人都居者有其屋。按照国家总体要求,结合天津实际,我市陆续推出了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逐步构建“发放三种补贴、建设三种住房”的制度框架,形成了梯次衔接、分层保障、具有天津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十三五”期间,共建设“三种住房”86.6万套,修订《天津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将环卫、公交系统非津户籍困难职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累计发放“三种补贴”14.3万户,发放金额35.5亿元,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杨秀兰夫妇是公租房项目河北区盛宁家园2468个住户中的一家。和邻居们一样,是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受益者。

曾经老少三代七八口人,挤在两间都不到10平方米的住房里,上厕所得去公厕排队,睡觉在搭出来的阁楼上──逼仄的住房环境,令她烦恼得茶饭不香。

“听说可以申请公租房,我申请后摇号还真中了。现在我们两口子住在40平方米的房子里,一个月也就600多元租金,睡觉好了吃饭香了,这两年我胖了十几斤。”

2021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还将对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房补贴4.2亿元,预计将惠及近7万个家庭。越来越多像杨秀兰这样的家庭,将借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过上安居生活。

1000多年前杜甫在秋风秋雨中苦求的是住有所居,今天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梦不但实现了,还是小康社会的2.0版。

天津着力提升群众居住品质,实现“住有宜居”。创新运用城市更新理念,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绿色社区创建,补齐城市居住社区建设短板,人居环境和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创新和完善社区物业管理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气象。2012年至2015年天津市开展了中心城区旧楼区居住功能综合提升改造,4年共计改造2186个小区、6920万平方米,使113万户居民直接受益。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自2017年起,天津市再次启动对中心城区外环线以内1999年12月31日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改造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面超额完成中心城区老旧小区三年改造任务,累计改造中心城区老旧小区3185个片区、8367.65万平方米,使127.79万户居民直接受益。通过提升改造,使房屋更加安全、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南开大学西南村61号楼的居民们是很多居住在老旧小区老人们羡慕的对象。这栋楼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为6层砖混结构。楼内共有12户居民,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了九成,最大的已经85岁高龄了。在各方努力下,这个“标准”的老龄化楼门加装了电梯,老人们上下楼不再是难题。

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老旧楼房加装电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期盼。“十四五”期间,我市还将不断探索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新点子、新办法,进一步推动全市加梯工作进程。

今年我市还将对2000年底之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进行提升改造,包括建筑、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的维修,以及小区内供水、供电、供热、安防等基础设施的更新建设。

千百年来安居是梦,今日海河两岸安居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十三五”成就

生态宜居城市

建设成效显著

地铁建设全面提速,国家已批复中心城区线路全部开工,5号线全线、6号线一期和1号线东延线建成投运,运营总里程达到232公里。建成宁静高速、滨海新区绕城高速等,贯通新外环等快速骨架公路,完成一批节点工程,打通一批卡口路段,提升改造3300公里乡村公路,建制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客车”。

引江、引滦双水源供水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安全供水67亿立方米。国家电网“1001工程”主体全部竣工。

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移动宽带、固定宽带下载速率均跃居全国第三位,中心城区、滨海新区主城区等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建成“津心办”“津治通”服务平台。

“三站一场”、出租车、酒店、公园等管理进一步规范,5个区成为全国文明城区、9个区成为国家卫生区,食品药品安全得到系统性加强,在国家评议考核中均获A级。

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加强,平安天津建设深入推进,刑事和治安案件双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提升,社会保持安全稳定。

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加力,升级保护四大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初步呈现水丰、绿茂、成林、成片的生态效果,强化海岸线“蓝色海湾”整治修复。加强大运河和长城天津段保护传承利用,一批城市公园建成开放,西青区、蓟州区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子牙经开区获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面貌显著提升。

民生持续改善

坚持每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实施稳就业“32条”、应对新冠疫情保就业“76条”等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完成第三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品牌特色高中建设加快推进,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5所高校、12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建成使用,7所高职院校、10个专业群入选全国“双高”计划,高质量完成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任务。

系统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建立优化分级诊疗模式,推广“互联网+医疗”服务,率先启动医用耗材跨区域联合带量采购,完成环湖医院、儿童医院、天津医院等新建改扩建项目,院前医疗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1岁。

社会保障网进一步织密筑牢,建立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养老、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待遇以及医保门诊报销限额、住院报销比例稳步提高,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特困供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等标准连续提升,“救急难”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各级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站)作用,“退役军人之家”建设成效明显。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面达标,国家海洋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成试运行,民族文化宫重建启用,电影《周恩来回延安》等精品力作得到普遍赞誉。

新建改造一批体育场馆、社区健身园、体育公园等设施,全民健身和冰雪运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第十届全国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谊赛,天津女排4次勇夺全国联赛冠军。

“十四五”目标

到2035年,天津将基本建成创新发展、开放包容、生态宜居、民主法治、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城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一基地三区”城市功能和优势更加凸显,“津城”“滨城”双城格局全面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处于国内第一方阵,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天津基本建成,平安天津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城市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公共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