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书写天津作为(图)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日报 韩爱青 高立红 刘连松 编辑:李彤 2021-07-01 09:06:03

内容提要:脱贫攻坚的人民战争谱写了浓墨重彩的脱贫攻坚精神。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披坚执锐迎难而上,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力帮助帮扶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天津贡献、展现了天津作为、书写了天津担当。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精准脱贫之策,党员干部、普通百姓出力出智,汇聚全民支持脱贫的社会力量,锻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海河儿女参与其中,是时代的见证者,是时代的英雄。

1.孙允铖与同事交流扶贫工作。 2.戴建良与蘑菇种植户交流。 3.罗思维到结对藏族群众家中走访。 4.周明陶在黑陶手工作坊了解黑陶制作技艺。 5.方海波向村民介绍帮扶政策。 6.天津食品集团党员干部到农户家中进行技术指导。 7.张秀燕与崇化中学新疆班毕业生合影。 8.陈洪顺与贡觉中学的学生们在校园里合影。

天津北方网讯:脱贫攻坚的人民战争谱写了浓墨重彩的脱贫攻坚精神。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披坚执锐迎难而上,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力帮助帮扶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天津贡献、展现了天津作为、书写了天津担当。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精准脱贫之策,党员干部、普通百姓出力出智,汇聚全民支持脱贫的社会力量,锻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海河儿女参与其中,是时代的见证者,是时代的英雄。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乡村振兴,奔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孙允铖  他两年跑遍了18个乡镇

访和平区五大道街道办事处扶贫干部孙允铖

6月12日,端午假期首日,挂职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的孙允铖,还在他的办公室里忙着审定协议。6月2日回津参加天津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他转天就返回甘肃,下飞机又赴重庆考察……他最近很疲倦,时不时就摘下眼镜揉揉眼睛。在他的协调下,这次和平区区委统战部给靖远县卫生系统捐了三台仪器,“协议签完,仪器就能发货了,这可是件大好事,一定不能出岔子。”孙允铖说。

不知道是第几个节假日还在加班了,在孙允铖两年赴甘肃挂职期间,加班已成常态。2019年7月,孙允铖从和平区五大道街道办事处被选派到靖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任副主任。靖远县共18个乡镇,贫困人口达12.86万,是甘肃省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之一。

不了解乡镇情况,何谈帮扶?两年来,孙允铖跑遍了靖远县18个乡镇,熟悉风土人情,摸清产业状况,与村民聊天,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境。这些乡镇,近的半小时车程,远的两个多小时,一走就是一天,晚饭经常顾不上吃。

甘肃平均海拔1380米,天津扶贫干部在当地呆久了,都会出现睡眠不好等高原反应。孙允铖说,白天再累,夜里也无法进入深度睡眠,时常凌晨3时突然醒来,很难再入睡。尽管难,但每当看到当地百姓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他就觉得一切都值得。靖远县富坪村是国家扶贫办挂牌督战的深度贫困村,情况特殊,2013年甘肃6.6级地震,定西市岷县、漳县两个重灾村异地移民搬迁至此,新建了富坪村。村民都是山民,不会耕种,没有致富手段,当年贫困发生率为93.48%。2020年,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方,和平区投入1070万元资金给富坪村。孙允铖协助落实财政帮扶资金、跟进帮扶项目,帮着种植户找销路,加强劳务扶贫……经过努力,富坪村10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一户一棚”。村民老王说:“刚到富坪村,不会种蔬菜,就种点粮食,没技术,收入也不行,一亩地连一千块钱也收入不了,穷啊。现在好了,一个温室大棚一年收入四五万元没问题。小孙主任他们最近又把天津市农科院青白农场项目给我们引过来了,要帮我们建蔬菜冷棚,我想好了,跟着他们一起干,准没错。”

两年来,孙允铖协助落实财政帮扶资金1.11亿元,跟进帮扶项目49个,13.5万人受益;对接落地企业7家,投资额达6400万元,带动贫困人口1.32万余人;协助推动6000余万元靖远农特产品销往天津,带动贫困人口12.6万余人。2020年,靖远县90个贫困村、12.86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摘帽。

孙允铖唯一愧对的是妻子。2019年7月,他来甘肃扶贫时,结婚刚一个月,妻子说:“你好好去甘肃工作,家里事情不用操心。”家人的支持,使他在扶贫路上走得更加坚决。

戴建良  蘑菇种出康庄大道

访蓟州区出头岭食用菌产销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戴建良

6月13日清晨,在出头岭镇中峪村一个蘑菇育种车间,记者见到戴建良。出菇季已过,戴建良在忙着培育菌棒、打理菌棚,为9月的出菇季做准备。蓟州区出头岭食用菌产销协会就设在车间旁,一排平房中的一间。墙上各种匾额,是协会多年来的荣誉,还有农校、帮扶及国内国际交流等内容的宣传背板。

戴建良是个简单实在的人。他说,我就是个农民。他带记者参观了育种车间。“这是从东北引进的新品种,叫辽抚四号,这间屋里一共有40万棒,能产100万斤菇,保守估计年产值300万元。”戴建良不善言辞,提起种蘑菇来却头头是道。

如今移步出头岭镇,随处可见蘑菇招牌,国强冷库、岭孟菌业……招牌后的精致厂房或成片大棚,凸显蘑菇产业在这里的规模和地位。曾几何时,果树种植是出头岭镇的支柱产业,却很难增收致富,一度令出头岭镇各村百姓陷入困顿。

2000年,戴建良带回“种蘑菇赚钱”的信息。中峪村的梁文、刘江、刘亮相信他,将刚买的葡萄苗处理掉,改种香菇,当年实现每棚收益6000元。看见有人种蘑菇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蘑菇种植行业,出头岭引进的蘑菇品种也越来越多。

2002年,出头岭有46个大棚种白灵菇的时候,链孢霉病暴发,白灵菇生产面临危机。为摆脱困境戴建良带领菌农革新和提升。他四处学习知识和技术,成立协会,与相关单位合办农校,为蘑菇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培育多名“蘑菇把式”。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截至目前,全镇已有菌棚1300多座,棚年收入10万元,形成食用菌种植、销售、原材料供应、技术支持和劳动力专业组织化等全套产业链。

2017年,蓟州区与甘肃省天祝县结为对口帮扶单位,戴建良经过调研,为甘肃省古浪、天祝两县,选择了适宜的蘑菇品种。当地人多为牧民转型,在当时种菜尚且勉强,种植蘑菇,想都不敢想。戴建良自掏腰包,请牧民李开、丁国伟到出头岭实地学习。11天后,二人开了眼界,羡慕地说:“什么时候我们也这样就好了。”二人回去在一家福利院建起大棚,当年让福利院老人吃上鲜菇,还获得2.5万元纯收入。

当年11月,戴建良再到天祝县,与两家公司对接,为当地培育蘑菇菌种技术人才,并免费提供母种和增菇酶。仅这一项,增产优质香菇80吨,增收60多万元。2020年夏天,出头岭菌业协会与天祝两家公司、古浪5个种植合作社,签订帮扶协议。

越来越多牧民转型蘑菇的种植研究,越来越多出头岭销售大户到甘肃收蘑菇。两地菌农着实尝到了种蘑菇致富的甜头。

罗思维  我为美丽迭部代言

访河东区援甘干部罗思维

罗思维很忙。三个月前转岗到天津市河东区卫健委,他一头扎进接种新冠疫苗工作,与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的联系没有从前频繁了,但热度一点没减。

6月14日接受采访时,他告诉记者,迭部县医疗技术力量薄弱,“利用我在卫健部门的优势,支援迭部县。已在河东区选了10名医生,6个短期4个长期,下月初就出发到迭部县,还要把迭部县的人接来河东区进修。还有物资捐赠,包括一辆救护车和防疫物资,正在走程序。”这些都是罗思维在紧张的组织疫苗注射工作之余,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的。

翻看罗思维的朋友圈,照片、视频、文字,满眼都是对迭部县的赞美,为美丽迭部代言。2017年8月,时任河东区春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罗思维被选派到甘南州迭部县,开始为期三年的挂职副县长工作。初到迭部,第一印象是“山大沟深”。这里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路网建设滞后,老百姓种植养殖的产品运不出去,收入上不来,贫困户大都愁眉苦脸。

多少节假日无休,多少风雨天奔波在路上,他白天进村入户,晚上吃住在农牧民家中,写调研笔记。两年时间,他跑遍迭部县11个乡镇,52个行政村。司机康珠才让说:“你们天津的干部真行,有的村就迭部本地人都不一定来过。”罗思维笑着说:“我的目标是在挂职结束前走遍迭部县的233个自然村。”

迭部县域面积5108.3平方公里,74%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地,还有“俄界会议”会址、天险腊子口战役等革命遗址。他决定把这里的旅游资源推介出去,帮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在他的衔接下,“万名津门市民游甘南”“九色甘南,多彩迭部”等活动在津展开,越来越多天津人发现甘南之美。有着浓郁藏族特色的迭部县农特产品旗舰店也亮相津门。

数不清的跑腿、对接、沟通,罗思维成了“迭部旅游代言人”。2000万元来自天津河东区的帮扶资金注入当地光伏扶贫产业,惠及22个村1636户贫困户,2020年起贫困户每年户分红3000元。

医疗和教育是迭部县的短板。在罗思维的联络下,20名天津专家医疗队“组团”援助迭部县。当地百姓说:“不用跑兰州了,天津专家到咱家门口了。”县医院杨院长激动地说:“天津专家三天的义诊量,比咱县医院三个月总量还多。”

罗思维结对的两户穷亲戚,也改变了命运。桑吉即将从西南民族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大学辅导员。曹央卓玛考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中国制造的本领。

迭部县全县脱贫摘帽,百姓喜笑颜开。罗思维说:“这是让我最欣慰的。”

周明陶  结对帮扶振兴乡村

访宁河区板桥镇盆罐庄村驻村帮扶组组长兼第一书记周明陶

“感谢新时代,让我们和盆罐庄的老百姓一同奋斗,见证了这段难忘的历史。”天津市宁河区板桥镇盆罐庄村驻村帮扶组组长兼第一书记,天津新港海关综合业务二处处长周明陶对记者说。

“我老家在安徽农村,父母都曾务过农,现在许多亲戚还在老家,我骨子里对‘三农’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与村民第一次见面会上,周明陶这样介绍自己,“村民当时跟我说,盆罐庄村从明朝开始就做陶器,而我叫明陶,我和这个村有种天然的缘分,这一下子就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周明陶说,也正是这份情怀,让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乡村振兴的道路。

帮扶组进村伊始,就把建强村“两委”班子,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重中之重。已经80多岁、有着40多年党龄的党员孙德璞,对村党总支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说:“工作组一心为村,我们村庄的发展有了盼头。”为此,他还专门向工作组递交了工作建议书。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周明陶带领帮扶组,通过几个月细致调查,与村“两委”一起拟定了村庄发展三年规划。目前,三年规划结出累累硕果:帮助村庄确定文旅发展方向,深入挖掘地方黑陶技艺特色文化,确立黑陶产品“民用+文创”发展方向;引进具有国家资质的郁金香种植项目落地,形成观光、研发和种植花卉新产业格局;为当地招商引进4家龙头企业,3年多来,带来税收近10亿元,也使盆罐庄村获得了上千万元文旅建设发展资金;促使盆罐庄村与全国最大乡村文旅开发公司──乡伴文旅集团签约,成为该公司旗下新的理想村,村庄将因此获得超过1亿元的文旅发展投入。

精准聚焦短板,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周明陶3年争取到资金和物资达150余万元,精准帮扶村内260余名三类困难群体。他在调研中发现,一名70岁老太太从广西远嫁到此,40年都没有户口,无法享受国家各项福利政策。周明陶多方联系,最终在公安部门大力支持下为其解决了户口问题,随后又从天津海关争取10余万元资金,把老人住的危房进行了拆除重建,并配备了家电,让老人晚年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3年来村庄环境大变样。4纵12横道路全部硬化,见缝插针种植了花卉和5500余棵树木;修桥2座,安装、更换路灯201盏,建设健身广场和街心水景公园,打500米生活用水井1眼;对7000米河道进行清淤,全村近4000余亩土地受益;在前期强力推动户厕改造基础上,天津海关又投入57万元,实施了全村户厕防冻工程。

如今,在周明陶的带领下,这个困难村变成了小康村,村集体收入由帮扶前几乎为零,上升到年均20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9万元上升到3万余元。帮扶村先后被评为市级“平安村庄”“美丽村庄” “文明村”和“五星村”。

方海波  致富路上的“小暑甜甜”

访市公安局特警总队帮扶干部方海波

“今年‘小暑甜甜’长势怎么样?”“挺好,方书记您给联系的采购商很好,直接来收,不愁卖不出去。”“端午节咋还不休息?”“今儿市公安局党委巡察机构党支部来咱村,要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户……”方海波应声道。6月12日8时许,市公安局特警总队五支队副支队长、驻武清区豆张庄镇周立营村和来家庄村工作组组长方海波,在村里遇上种植户老包,两人聊了起来。

2017年8月,方海波入驻周立营村和来家庄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平时吃住都在村里。由于这两个村的村“两委”班子不健全,十年都没发展党员,村里基础设施薄弱,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土。村里的老人直接说:“你们以为特警就能管好我们村了?”

面对质疑,方海波一点儿没气馁,他当过兵,还在公安宝坻分局马家店派出所担任所长好几年,经常与村民打交道,“要想干好村里的工作,你首先得把心沉下去,不能打官腔,要把自己也当成村民的一分子,融入进去,和他们打成一片。”他走进村民家和田间地头,帮村民干活,讲政策,还开创“茶桌谈心”,村民之间有矛盾,直接坐下来,摊开来说,化解矛盾。在他的努力下,2018年8月,两村圆满完成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结束了两村十多年没有党支部书记、靠外派代理的局面。近两年来发展年轻党员4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2名,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抓好党建,村里工作有了主心骨。方海波以抓党建促抓经济,种植业是两个村的主要产业。“我们组织种植骨干去天津市农科院‘取经’,还请专家来村里指导。”专家建议两村扩大规模种“烟薯”。方海波和帮扶组还为烟薯打造了品牌──“小暑甜甜”,并多渠道找销路,目前“小薯甜甜”品牌已享誉京津冀、江浙沪。目前,两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万元,比帮扶前增长了60%。

最近,方海波又把精力放在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治理和平安村庄建设上,组织对两个村主干道和里巷路进行硬化;为村里安装垃圾分类箱和休闲椅;投入10万元绿化村庄。市公安局特警总队还投资200余万元,为两村新建文化活动中心,安装路灯、视频监控系统等,村里环境好了,村民素质也提高了,“看到村里这么干净,我扔个烟头都不落忍。”村民说。

如今,方海波的帮扶工作期即将结束,他说:“我一定会把农民淳朴的品格,和他们依靠自身努力致富的思想,带回特警总队,和我的同事们在执法中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万守朋  开创对口扶贫精准模式

访天津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万守朋

“天津食品集团作为国有企业,能够在脱贫攻坚战中贡献力量,我们集团上下都为之自豪,也深感责任重大。”提到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战果,天津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万守朋说。

在新疆和田,天津食品集团打造出党建引领、模式自选、落地到户的“希吾勒”扶贫模式,带动近两万家贫困户走出贫困。当工作组把先进的肉羊饲养模式推荐给和田地区希吾勒乡的村民时,最先迎来的是老乡们的质疑。扶贫产业的生产队,也是党的政策宣传队,更是民族团结的工作队。面对项目落地难题,扶贫企业主动与村党支部结对子,建起图书室、宣传栏,一起举行升旗仪式,一起开展党日活动。在合作共建中,收获了老乡的信任。在乡党委带动下,6名党员村民主动尝试肉羊科学喂养,结果20只羊3个月就挣了一万多元。显著的效果让村民看到了希望,希吾勒乡奥居鲁克村89家贫困户全部参加了肉羊养殖项目,成了远近闻名的“科学养羊村”。

参与脱贫攻坚以来,天津食品集团依托“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全产业链,在新疆和田、河北承德,建成百万只规模的肉羊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在西藏昌都,建设了胚胎技术中心和养殖场,带动了当地“阿旺”绵羊种群的恢复与壮大;在甘肃,开发王朝玫瑰露葡萄酒、桂顺斋藜麦、青稞糕点等产品,充分发掘当地农产品价值,带动了当地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我们架起了广泛联动中西部地区与天津的销售网络,把受援地区优质农产品引入天津,推广到全国。”万守朋说,“多年来,天津食品集团设身处地解决百姓的‘穷’和发展的‘难’,直接投资近10亿元,带动投资近6亿元,引进扶贫产品千余种,构建了全新的‘产业扶贫+消费扶贫’产业体系。”

脱贫不是最终目的,让贫困户掌握科学技术,带动更多人不返贫、能致富才是长久之计。食品集团选调40多名年轻干部和技术骨干支援扶贫一线,每天驱车数百公里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农民”。看着家乡的巨大变化,更多少数民族同胞加入天津食品集团所属的扶贫企业。扶贫干部带领他们学技术、强本领,带他们明思想、提觉悟,许多少数民族员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食品集团第二期、第三期帮扶项目已经启动,第二批帮扶干部已经奔赴受援地区,继续践行“留下扎根当地的工作队伍,留下健康长久的脱贫产业”的庄严承诺。“未来,食品集团将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继续接受党和人民的考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万守朋自信地说。

张秀燕  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

访天津阳光义工爱心社社长张秀燕

天津阳光义工爱心社社长张秀燕,把自己的时间、精力放到帮扶事业上,为需要的人送上关怀,用爱撑起希望。6月11日接受采访时,她说:“最理想的状态是,让接受帮扶的人,成为帮扶别人的人,让爱心传递,生生不息。”

张秀燕介绍,4月26日,她帮扶过的新疆维吾尔族姑娘迪丽因公到京出差,特意回津看望她。张秀燕备了家宴,两个人像母女一样,说着知心话。年初,迪丽从业的国有融媒体公司新开创业项目,宣传新疆特产,既做商务又当主播。迪丽说:“现在带货平台那么多,我一个新人,能行吗?”张秀燕勉励她说:“这个项目初衷是宣传新疆,帮更多群众致富奔小康,没问题,努力干,一定能干出样子来。”

2013年,二人初次相遇,迪丽正在发愁。她来自新疆巴州沙漠边缘地带,母亲患肺结核病多年,病情加重需要住院,却拿不出费用。她和妹妹都在上学,特别是在天津崇化中学读高二的她,将来还要读大学。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她给张秀燕写了求助信,很快得到回应。张秀燕把迪丽请到爱心社安慰她,“困难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改变。你的困难我可以帮助,你将来的大学费用我来负责。”迪丽扑到张秀燕怀里,放声大哭,改叫张秀燕,“张妈妈”。

6月13日,记者连线迪丽,她告诉记者,在张妈妈帮助下,其母得到及时治疗,现在状态很好。她也大学毕业找到工作挣钱了,全家脱贫了,日子过得很舒心,“我现在也在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

像迪丽这样得到张秀燕帮扶的孩子还有很多。张秀燕团队连续15年开展“手拉手关爱新疆学子”公益活动,设立在津新疆班特困生帮扶基金。张秀燕自豪地说:“我是9000多个新疆孩子的妈妈,有新疆孩子说,将来接我去新疆养老,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

截至2021年6月,阳光义工爱心社帮助6700多位特困单亲母亲走出困境,其中50多人开起烧饼店、馒头房、家政公司、养鸡场、网店,创造400多个就业岗位。

滨海新区太平镇特困单亲母亲李女士,2011年在阳光义工爱心社的“特困单亲母亲创业基金”支持下,创办修鞋店。2013年,李女士又承包2000棵冬枣树,带动周围特困单亲母亲一起干,枣树喜获丰收。张秀燕为给她鼓励,帮她多方宣传,带人前往采摘,并自掏腰包买了1000斤冬枣。李女士感激地说:“感谢爱心社帮我再次创业。我要做困难姐妹的榜样,让她们知道,只要有积极心态,肯努力,也能过上幸福生活!”如今,李女士的枣园规模已扩大数倍,早已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阳光义工爱心社累计支出帮扶资金1.32亿元。每个帮扶背后都有感人故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张秀燕感慨地说:“感恩这个时代,感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陈洪顺  蓝天下你们的笑容最美

访天津援藏教师陈洪顺

6月11日傍晚,陈洪顺在宁河区的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距他援藏回津已有半年时间,他的身体在慢慢适应,但是脸膛还是高原紫外线晒成的古铜色。

记者面前的陈洪顺,更像个西藏汉子,消瘦的身材,脸上带着高原风雕琢过的棱角,性情朴实腼腆。在西藏学生眼里,他是地道的“男神”,是亲切的“陈爸爸”。

2019年5月,宁河镇中学德育主任、“80后”英语教师陈洪顺到达当时仍是深度贫困县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贡觉县中学,开始支教。他告诉记者,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贡觉县的老师和学生们纯朴温和,对援藏老师尊重友善。尽管我已回津,但心里放不下他们……”

扶贫先扶智。陈洪顺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到了贡觉县中学,他承担八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任务,每周13学时,还利用早晚时间培优补差,使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大幅提升。即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也坚持每天上两三节网课。

他组织教研、教学大比武,不到两年教研40次;他组织3次课题讲座,完成2个课题,填补了当地中学课题不足的情况。他先后与6位青年教师结对,尽其所学,倾心指导,为的是“留下一支懂技术、能脱贫、爱事业的队伍”;他开展88人参加的专题讲座,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他克服困难,开启了贡觉县中学家校共建的先河。

2020年3月,陈洪顺在新学期返藏途中遭遇车祸,颈椎、胸椎膨出,右腿受伤。医生建议他回津休养,但他放心不下孩子们,在宿舍休息两周后就返回了学校。高原地区伤势恢复慢,10天时间他的体重骤降8公斤。但他还是组织了“贡觉县中学朗诵比赛”等活动,帮助孩子们筑牢价值观之基。

一名初三女生,学习成绩优异,中考前两个月,家里想让孩子辍学。陈洪顺和校长登门走访得知,女孩家长认为家里长辈劳动能力退化,希望孩子回家帮忙种青稞。经过陈洪顺等人反复做工作,女孩得以回校,之后考入了理想的高中。这件事对陈洪顺触动很大,他更加坚定地认识到支教事业的重要性。“支教老师就是要努力让西藏的孩子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带领更多人奔小康。”

回津以来,陈洪顺从未间断与贡觉县中学的交流,电话和微信是缩短津藏两地距离的工具。那里的老师和同学遇到难题,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他在天津的工作中有了好招法,也会第一时间传递给贡觉的同事。援助有期,交流无限,陈洪顺实践着自己的初心,在帮助西藏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笃定前行。(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