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 天津强化创新策源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日报 张璐 编辑:李彤 2021-07-01 10:01:40

内容提要:“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天津向创新要动力、要活力、要潜力。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等方面持续发力,力争掌握“战略主动权”、增强“核心竞争力”、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建设运营的“分子医学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入选科技部首批17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名单。

天津大学自主研发的“海燕”水下滑翔机技术创诸多纪录。

天津北方网讯:“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天津向创新要动力、要活力、要潜力。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等方面持续发力,力争掌握“战略主动权”、增强“核心竞争力”、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

近年来,天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大幅跃升,为天津打造京津冀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8%,居全国第三;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保持全国前列;技术合同年成交额达1113亿元,实现翻一番,占GDP比重居全国前列;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78项;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03件,增长近1倍。

发力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让天津牢牢把握住创新发展主动权。

加强原始创新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加速形成

“这个液相小瓶里面装的是中药材样本提取液。现在很多中成药采用多基原中药材入药,就算同一个植物的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也有差异。”指着液相色谱仪中一个个透明小瓶,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杨文志说道,“比如大家所熟知的人参,人参须、人参叶的活性成分肯定不如人参根茎更有效,而这项实验就是通过不同药材中活性成分的测定,对药物标准起到整体质量评价。”

作为全国中医药系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由科技部、天津市政府共建的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20年2月正式立项运行,标志着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中有了中医药的一席之地,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有了首个国家级创新基地。

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张俊华告诉记者:“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现代中药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转移转化为重点,通过技术革新研发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品种,提升‘卫药’科技内涵,支撑天津和京津冀中药产业升级、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原始创新是源头。天津不断加强基础研发投入,高质量布局海河实验室,建设重大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血液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针灸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10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成功获批建设,获批数量和等级实现历史性突破,为我市服务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战略支点。

“嫦娥五号”探测器探月返回过程中,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与上升器能否完成交会对接是决定“嫦娥五号”是否可以将月壤带回地球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工作人员“将太空环境搬回地球”,实地验证“精准接,无缝转”的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过程。走进天津市微低重力环境模拟技术重点实验室,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大型超平支撑平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嫦娥五号”将月壤成功带回地球,这个平台功不可没。

“大型超平支撑平台的成功研制使我国彻底告别了手工调试平台的历史,气浮支撑平台物理仿真一举跃进世界领先水平。”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李跃华表示,“大型超平支撑平台”是气浮式微重力试验研究的基础设施。目前除“嫦娥五号”任务外,该平台还开展了空间站大型展开机构等十余项各类型号和创新的试验任务,未来还将为载人登月、空间编队飞行、深空探测等重大工程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大型超平支撑平台技术是我市成功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一个缩影。

在国家重大水利枢纽工程、C919首飞成功、港珠澳大桥开通、“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深潜等国家重大创新工程中,我市超深与复杂地质条件混凝土防渗墙、座舱环境控制系统、超大曲线管幕施工、低重力试验场建设、探测器着陆器机构分系统、大型超平支撑平台技术、深水推进器、“海燕”水下滑翔机等一批重大创新技术和产品脱颖而出,并作出积极贡献。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全市发展需要,天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企业梯度培育

做大做实发展新动能“底盘”

“宣肺败毒方”“血必净注射液”“单针接种疫苗‘克威莎’”,这些为全国抗击疫情作出重大贡献的成果均出自天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市科技局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我市科技企业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取得重大突破,许多高科技产品直接作用于疫情防控一线,为我国率先实现疫情防控起到了突出作用。

继实施“科技型企业成长计划”和“打造科技型企业升级版计划”后,2019年5月,天津市印发了《天津市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开启了科技型企业3.0时代,大力推进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和国家高企培育认定,加强“雏鹰—瞪羚—领军企业”梯度培育,着力打造一批“航母级”创新型领军企业,做大做实发展新动能“底盘”。

世界动物保健权威机构近日发布了《2020年动物保健产业排名》,作为中国A股市场首家专注于兽药领域的上市公司,瑞普生物以近五年营收增速229.2%的成绩跻身全球动保企业前20强,营收增速排名第一。

年研发经费超1.5亿元,研发团队超400人。在研发上的“大手笔”,让瑞普生物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从成立之初的单一产品线,到如今形成极具规模的动物保健产业集群,瑞普生物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为先导’的经营理念,不断调整升级。”瑞普生物副总裁付旭彬告诉记者。

经过多年培育,目前,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42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分别达到8179家、3557家、385家,累计认定科技领军(培育)企业216家,为全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注入强大新动力。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天津经验”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

同时,天津科技型企业创新“热度”“浓度”持续提升。我市大力推进众创空间、孵化器等载体建设,大力培育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全市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80家,其中国家级36家,在孵企业3900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208家,其中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88家,专业化众创空间6家、名列全国第3,在孵企业和团队5800个;产业技术研究院达到20家,衍生和孵化企业达到420家。

搭建创新平台

破解产业发展痛点难点

平均每四天产生一个发明专利,每两周与一个企业签署产业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走上了科技成果高效产出和快速转移转化的“快车道”。

目前,天津工业生物所专利运营率达到32%,每件专利许可费平均超过800万元。已与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百家企业以许可、委托、合作等模式签署合作协议280余项,合同金额总计超11亿元,技术许可收入占80%以上。

“我们的科研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深入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天津工业生物所副所长孙际宾表示,“同时,我们建立了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的考核评估机制,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加大对科技人员的奖励与激励,最大限度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学家的智慧有效转化为生产力。”

近年来,我市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优化市级平台布局,加强后备力量储备。新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143家、总数达到350家。批复组建区块链、海水资源利用等市级技术创新中心8家,联合开展科研项目超过150项,面向行业开展技术服务和成果输出合同额超4亿元。国家级平台后备体系更加完善。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我市引聚中科院自动化所、光电院等国家级院所及分支机构46家。开辟与中国工程院科技领域首次市级层面合作,共同打造天津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基因库”。与北大、清华引进共建了北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等机构,在光电子工艺、数字视网膜平台、电子束选区熔化3D打印等领域取得突破。自2015年落地以来,清华电子院储备了一大批高端科技创新项目,其中有很多项目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很多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已经成为高端科技成果转化的“大本营”。

现任赛灵思人工智能业务资深总监姚颂,就是清华电子院孵化成功的行业领军企业代表。2018年,姚颂创立的深鉴科技以3亿美金的价格被赛灵思收购。姚颂说:“清华大学的科研平台和成果转化制度在全国遥遥领先,有了这样的制度保障,我们的科研成果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近6年来,清华电子院共挖掘科创性项目118个,转化科创性公司43个,孵化了一批诸如深鉴科技、湃方科技、华慧芯科技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军企业。清华电子院院长汪玉表示:“未来清华电子院将搭建医工结合创新中心、新一代融合通信及智慧城市创新中心、先进科技创新中心等三大应用平台,支撑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

创新平台的搭建,为我市破解产业发展的难点和痛点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诸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在人工智能领域,我市取得5G射频前端、晶圆抛光及减薄装备等国内领先技术成果,银河麒麟操作系统V10上榜2020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在装备制造领域,225MN重型卧式铝挤压成套装备刷新世界之最,海洋地震拖缆采集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200吨蒙皮拉伸机、超大型热轧H型钢等打破国外垄断,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等填补世界多项行业空白。

在生物医药领域,嵌合CD19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天然活性物质生物合成、慢性硬膜下血肿药物治疗等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埃博拉病毒疫苗、人工心脏、创新脑胶质瘤治疗药物等多项成果实现全国第一。

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光伏用12英寸硅片全球首发,智能磁悬浮透平真空泵技术国际首创,27.5kV高压有源电力滤波器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截至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8%,居全国第三;技术合同年成交额达1113亿元;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78项;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03件,增长近1倍。

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

全市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80家,其中国家级36家,在孵企业3900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208家,其中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88家,专业化众创空间6家、名列全国第3,在孵企业和团队5800个;产业技术研究院达到20家,衍生和孵化企业达到420家。(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