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拼劲,也要多些巧劲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日报 作者:金之平 编辑:刘颖 2021-11-03 12:23:10

内容提要: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特制的、坚硬的玻璃匣子,锤击难以敲碎,而用音叉振动的方法则容易得多,当音叉频率与玻璃的谐振频率一致时,玻璃匣子立即裂成了碎片。这种音叉效应,通俗地说,就是“四两拨千斤”。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学习。

  天津北方网讯: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特制的、坚硬的玻璃匣子,锤击难以敲碎,而用音叉振动的方法则容易得多,当音叉频率与玻璃的谐振频率一致时,玻璃匣子立即裂成了碎片。这种音叉效应,通俗地说,就是“四两拨千斤”。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学习。

  学习贵在实效,有拼劲,也要多些巧劲。无论从书本上学习理论知识,还是在实践中学习经验方法,花费相同时间,效果却不一定相同,关键是方法问题。善用巧劲,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在“挤”和“钻”的基础上注重思考、摸索方法,找准学习的切入点,提升效率和实效。南宋人陈善提出“读书须知出入法”,主张“活读书”,既要读进去,读懂吃透,也要跳出来,灵活运用书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清代书画家郑板桥读书讲究“求精求当”,强调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求精不求多,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需要。学习是一个知识汲取的过程,力争学得更多一些、更快一些、更好一些、更深一些,就不能只用蛮力,而是带着思考读书,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巧劲,在学习中积累,更在实践中养成。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巧劲”之“巧”就在于立足“问题”这个实际,能够拿出适配性举措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如果理论知识掌握了,面对基层群众各类诉求,总是照本宣科、从书本到书本找答案,结果只能是千篇一律地机械应对,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毫无疑问,离实际越近,也就离发现问题越近,离群众越近,也就离方法越近。

  巧劲,是学出来的,也是练出来。秉持一股“挤”和“钻”的劲头,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多到实践中学,如此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巧劲”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