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印记:穿布鞋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津云·宝坻融媒工作室 编辑:李彤 2021-11-25 13:28:07

内容提要:穿布鞋,过去在农村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儿。家家脚上都是清一色的布鞋,村村脚下都是针线纳的布鞋底儿,这也是当时乡下生活的真实写照。

天津北方网讯:穿布鞋,过去在农村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儿。家家脚上都是清一色的布鞋,村村脚下都是针线纳的布鞋底儿,这也是当时乡下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个人从出生到会走路,就是布鞋相伴。好像刚会爬的时候,母亲就会给你穿上了她亲手做的小布鞋。后来一点点长大,鞋的尺寸逐渐往上蹿,从软软的小布鞋、挂带布鞋、实纳帮布鞋和冬天穿的五眼儿布棉鞋,应有尽有。

印象最深的是,到了十几岁的少年时代,穿上母亲做的实纳帮布鞋。这实纳帮布鞋,鞋底比小时候穿的鞋底渐厚,又加了一两层,纳鞋底子的线绳子也粗些,而鞋帮子上多了网格型的针线,密密麻麻。这时候也是我们最活跃、最淘气的时候,东跑西窜,地里跑、河边跑、满村跑。虽然这鞋比较厚实,可架不住活动量大,踩泥蹚水,没用多长时间,一双鞋就会跑散了。

穿布鞋,透气舒服,与土接壤不犯脚气。开始几天穿着棒硬,穿着穿着就柔软合脚了,哪边鞋底磨擦变薄了,还可以钉上一个小元宝型的“铁鞋掌”,走起路来,往往会听到铁掌碰地的“咯噔咯噔”声。农村都是土路,这鞋窠了里经常会灌土、灌土坷垃,脚丫子在鞋窠了里和泥是常有的事。

穿布鞋,是时代的产物,更是老百姓的智慧。在生活艰苦的年代,人们锻造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小时候经常听到民谣“人到爷,布到鞋”,意思是说,人老了、布短了就没有多大用处了。但过惯了穷日子的人们,仍把背心变裤头的下脚料,利用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破褂子、破裤子、破袜子、破被套,实在没法用了,就用来打袼褙,俗称“夹纸”。先在饭桌上铺层纸,在纸上依次铺上旧布条、布块,一层一层刷上糨子,层层叠加,晒干成型,打成“夹纸”,这是做布鞋的主材料。我家也经常打这样的“夹纸”。

“夹纸”打成后,家庭主妇们忙碌开了,他们按照大人、孩子脚的大小,在“夹纸”上铺上各自设计好的鞋样子,咔嚓咔嚓几剪子,下好了料,就进入纳鞋底、做鞋帮的流程。女人们心灵手巧,用粗布、土法创造着实用、实惠、新颖的鞋样子。婴儿鞋、童鞋、学生鞋、成年鞋、老人鞋,千姿百态。没人给她们发证,没人给她们评职称,没人给她们授予什么光荣称号。这背后不知她们渗透着多少心血。其实,好多过门嫁过来的媳妇,早在做姑娘时就开始学做针线鞋袜活,在母亲那里出师多年。心灵手巧,也成为她们找对象的优厚资本。

你看,什么人,她们给配什么鞋;什么季节,她们给做什么鞋。襁褓时的婴儿,母亲们用自己的巧手,做成了鞋底、鞋帮儿厚度不差毫厘的婴儿小布鞋,红的、黄的、黑的、粉的,各色齐全。鞋面上还绣着小老虎、小猫、小狗、小兔子,12生肖等图案纷纷登场。这些柔软的小布鞋,无论孩子们在炕上怎么摸爬滚打,都保护着他们柔嫩的小脚丫儿,那鞋的色彩和动物图案,还潜移默化地开发着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上学了,脚下的鞋也有所变化,带松紧口的,带子母扣的......谁家出了个新样子,都会竞相学习。

在农村,下地劳动是最主要的活计,这布鞋还要做得结实、可脚、实用。最典型的就是“实纳帮”布鞋,那厚实的鞋底、密缝的鞋帮儿,干起庄稼活来,跟脚、利落。到了犁地耠青、收秋砍高粱,这实纳帮鞋口缝上膝盖高的白布套子,防止锋利的高粱茬子扎坏了腿脚,还可以防止垄沟里的浮土灌进鞋里。鞋上缝制的白布套,人们称它为“鞋瓮子”。这“鞋瓮子”就地取材,土法土做,花不了分文,系在腿上,封闭得很,像穿上了高管的白胶靴,上下一体,跟脚防碰,穿上这“玩意”,干起农活,既安全又实用。

行走在乡野的土地,穿着厚实的土布鞋,迎着晨曦的朝阳,心里敞亮、踏实、自信、有底气,浑身都迸发着一种力量。上世纪的1975年5月,我就是穿着这“实纳帮”的粗布鞋,骑着“大水管”自行车,带着田野的露珠,来到了城里工作。这一下就工作了40多年至退休,而那双“实纳帮”布鞋,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里。(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