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在全市核酸筛查中,天津不断提升效率,贴心服务。这背后是无数人舍小家为大家,上下一心换来的结果。今天的新春走基层,一起去第四次核酸筛查的一线,认识一对战“疫”夫妻。
凌晨四点多,医学影像科的主治医师闫峰和妻子早早起了床,收拾准备,再过一个小时,他们就要出发去不同点位,开始核酸筛查。连续多天的高强度工作,闫峰的旧疾又犯了。
几个月前,作为援甘医疗队成员,闫峰第二次奔赴甘肃镇原,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援。1月9日深夜,他刚刚回到天津准备休假,突发疫情,顾不上休整,他就参加了抗疫工作。
六点,核酸检测正式开始,王家楼村筛查点,有五名医护,两个通道,每两小时一轮换,经验丰富的闫峰,主动要求盯第一个班,因为这会儿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
闫峰的妻子郭羽佳是独流中学老师,疫情期间,这里也是一处筛查点,学校征集志愿者,她第一时间报了名。许久未团圆的一家人,仍然没有多少相处的时间,留下9岁的儿子一人在家,无人照看。
几次大筛,每个点位都有不少行动不便的居民,需要上门做核酸。王家楼村筛查点,有近百人需要入户。因为村子大,人手少,刚被轮替下来的闫峰和同事,没有过多休息,就又穿上防护服出发。
曲腿,猫腰,不断重复这样的动作,穿着防护服,几十户下来,已经连续坚守多轮筛查的闫峰,身体负荷不小。(津云新闻编辑张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