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新时代·天津这十年》:芦苇画创业记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广播电视台 作者:朱楠 刘庆哲 梁林 周蕾 编辑:张麒麟 2022-03-29 20:14:00

内容提要:经过持续修复保护,七里海的好生态,不断涵养着水源,乡亲们熟悉的连片芦苇回来了。茂密的芦苇荡,在四季轮转中,变幻着颜色和样貌,也牵动着人们的乡愁。《我们的新时代·天津这十年》,29日一起走进七里海,看看乡亲们和芦苇的故事。


天津北方网讯:经过持续修复保护,七里海的好生态,不断涵养着水源,乡亲们熟悉的连片芦苇回来了。茂密的芦苇荡,在四季轮转中,变幻着颜色和样貌,也牵动着人们的乡愁。《我们的新时代·天津这十年》,29日一起走进七里海,看看乡亲们和芦苇的故事。 

今年40岁的彭洪艳,是宁河造甲城镇大王台村村民,居住的村子就在七里海边上。八年前,彭洪艳去白洋淀玩时,在景区看到有人卖芦苇画,做工精美,生意不错,她想到,家门口的七里海就盛产芦苇,周围也有不少农家院,商机近在眼前。最重要的是,彭洪艳对自己很有信心,打小就心灵手巧,做啥像啥。

当时,彭洪艳的孩子刚上小学,丈夫常年在外做工程,去白洋淀学做芦苇画,每次短则一周,长则半个月,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因此一开始,她说了想法,家里人并不同意,可彭洪艳很坚持,说如果学会了,在家就能作画,附近就能卖画,舍得这一次投入和时间,等于有了份挣钱的手艺。反复商量之后,家人同意了,她外出学画时,老人帮着照看孩子。

制作芦苇画,看起来简单,上手并不容易。裁剪、烫、贴,大小工序十几道,彭洪艳说,相比起人工操作,最关键的,是对芦苇的韧性,要求很高,一年当中,只有冬春两季的干燥芦苇能用。那阵子,到了季节,彭洪艳每天都要到七里海去割芦苇,回来再加工。

当时,七里海周边,大大小小的农家院有上百家,一年四季,客流不断。彭洪艳取景七里海,花鸟鱼虫、苇海行舟、老翁垂钓,创作了许多有地方特色的芦苇画,销路比想象的,还要好。

彭洪艳越干越起劲,制作量也越来越大,可渐渐地,她发现,筛选芦苇,越来越难。水面被围成了鱼塘,流通不好、湿地退化严重,芦苇荡面积小了不少,长得也没有以前结实了,要想割到合适的芦苇,彭洪艳就得往七里海芯儿里走,就这样她坚持了2年多。到2017年,天津开始实施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其中就有七里海,核心区封闭管理,周围的农家院全部退出,这下,彭洪艳的芦苇画,既没了材料,也没了销路。

因为不舍得,虽然没了芦苇,但是彭洪艳的创作没停,继续手绘着孔雀、连年有鱼等画样儿,一心盼着有一天,这些传统手艺能重回市场。随着七里海生态修复逐年向好,宁河区也计划将这里的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挖掘文化元素,打造原创品牌,2020年3月,面向全区征集作品,如果入选,区里帮着推介、扶持,抱着试试看的心里,彭洪艳把自己收藏的芦苇画报了上去,一下子被选中,参加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多个文创展。

在区文化馆的对接下,彭洪艳和一家文创企业达成了合作,不但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还找到有网店经验的朋友,开了一个芦苇画淘宝店,开始在网上销售,把芦苇画卖到了全国。

虽然七里海核心区封闭管理,彭洪艳不能进去采割芦苇,但是随着湿地生态不断修复,村里的河道坑塘都跟七里海的水系打通了,水活了,这些地方也都长出了成片的芦苇。

好生态也给彭洪艳的创作,带来了新灵感,眼下,她正在设计一组七里海系列芦苇画,把这几年新回归的东方白鹳、植物等元素加进去,创作之余,彭洪艳还组织村里十几个手巧的妇女,学做芦苇画,利用好生态,让更多乡亲在家门口赚钱增收。今年,宁河区还计划支持周边镇村,开发特色民宿,打造新的旅游景点,帮助彭洪艳的文化产品,进一步拓展销路。(津云新闻编辑张麒麟)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