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新时代 天津这十年|传承“甜蜜”文化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广播电视台 作者:张楠 编辑:李彤 2022-05-21 20:28:00

内容提要: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新时代、天津这十年》今天来认识一位手艺人,看看他家传承百年的熬糖故事。

如不能正常浏览请选用IE浏览器

  天津北方网讯: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新时代、天津这十年》今天来认识一位手艺人,看看他家传承百年的熬糖故事。

  马彪,“熬糖马家”的第六代传承人。从小耳濡目染,看着父辈们熬糖、做糖。2015年,马彪的父亲想把家业传给他,(重录)辞去了工作,马彪静下心,一锅糖一锅糖的和父亲学手艺。

  “熬糖马家”传承了一百多年,凭借着纯糖熬制,吃起来脆而不粘牙的手艺,产品批发销售到了京津两地。这些历史,让马彪自豪,也激励他要好好传承下去。在父亲的指导下,马彪的手艺越来越成熟,传统的药糖,老式的茶膏糖、砂板糖,还有香韧的豆根糖,50多种糖都学会了。他选了一个临街的商铺,用“前店后厂”的方式经营,和顾客们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在这些日常的沟通中,生意也迎来了新机遇。

  这让夫妻俩也意识到,家里祖传的手艺不光是生意,很有可能还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16年开始,天津非遗保护体系进一步健全,实施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保护传承评估制度,动态管理。一旦得到认定,这些非遗项目,就能得到抢救性记录保护、展览宣传和开展传习活动等支持。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大家发现,马家的熬糖手艺是没断档,想要梳理清楚传承脉络,还是没那么容易。在卞冬晨的帮助下,马彪和妻子,在仓库、档案馆、图书馆和派出所几个地方,收集了一批手稿、模具和老报纸等物件。

  炒熟的黄豆面,裹上特定火候熬出的糖,吃起来满口香的豆根糖,是很多人儿时记忆中的味道。这款糖早在1915年,第二代传承人马长月在西北角开设熬糖作坊时,就已经熬制出来了。凭借着百年传承的手艺和历史脉络,2017年,马家豆根糖传统制作技艺,和药糖制作技艺被认定为红桥区第七批非遗项目。很多顾客对马彪说,自己买的不仅仅是糖,也是一份“回忆”,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2020年,天津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完善保护工作机制,鼓励守正创新,不断挖掘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涵。马彪也更有底气传承、创新,他尝试制作了纪念第一代创始人的“海盐糖”,可以泡茶的“菊花枸杞硬糖”。在文旅局、商务局的支持下,他也走出店铺,带着手艺,参加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商贸旅游节等展会。

  舞台越来越大,2021年,马家药糖古法制作技艺被认定为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融汇着天津传统小吃文化的马家熬糖,也被商务局认定第五批“津门老字号”。最近,端午节快到了,夫妻俩又翻出来了老模具,打算做一款新品粽子糖。(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