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天秀:网络文明交流互鉴 “数字敦煌”任重道远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吴宏 摄影 吴涛 编辑:付勇钧 2022-08-29 22:29:51

内容提要:在8月29日召开的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论坛”上,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做了题为《数字敦煌 用高科技手段保护敦煌 以新发展理念传承文化》的主旨演讲。

天津北方网讯:在8月29日召开的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论坛”上,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做了题为《数字敦煌 用高科技手段保护敦煌 以新发展理念传承文化》的主旨演讲。

在古代,敦煌莫高窟就是一个中外文化交流汇聚的所在。首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常书鸿曾经在法国留学。在那个年代,敦煌艺术就已经在国际上举办过一些展览,做了一些文化传播的工作。俞天秀认为,现在借助互联网,敦煌文化传播的范围会更广,力度会更大。

俞天秀用一组数字说明了网络技术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他说:“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有壁画洞窟492个。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做了将近30年的数字化,完成了278个洞窟数据采集,164个洞窟图像处理,还有彩塑三维重建。2016年,我们把30个洞窟的高精度数据放到网上,免费向全球网民展示。在文博领域,数量如此巨大、精度如此高的数据公开,这恐怕还是首次。在国际上做敦煌文化研究的专业人士的访问量达到1680万人次。数字敦煌通过互联网平台搭建起了国际上敦煌学研究的桥梁,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让全球网民共享文化遗产的知识,让大家能够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谈及敦煌文化数字化推广和传播,俞天秀认为这在中西文化交流互鉴中体现了一种文化认同感。他说:“艺术是不分国界的。敦煌壁画里蕴含着很多艺术方面的知识,这在国际上也形成一种共识,能够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我们之前在国外一所经贸类高校推出敦煌壁画展,就专门选取了反映商贸题材的古代图像进行展示。敦煌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很多正能量的内容,将这些内容推广出去,可以引导大家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大家共同维护网络文明环境。”

文物数字化是一项包含了测绘、计算机、美术、摄影、数据管理等多学科、多门类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比如大型洞窟如何能采集到全部的数据;小型洞窟探测作业需要什么样的设备;还有很多洞窟,车辆无法到达,需要人员徒步去采集,怎样采集……所有这些的难度可想而知。尽管如此,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一直试图在数字敦煌的领域持续深耕。

俞天秀告诉记者:“下一步的计划就是要把敦煌数字化工作坚持下去。在很早之前,当我们只做了几个洞窟数字化工作的时候,学者们需要敦煌数字化图片的需求还得不到满足,对于色彩研究的需求也得不到满足,还有很多方面的研究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所以,当时的学者觉得数字化没有用。但是,当数字化的技术得以改进,质量得以提高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到现在为止,敦煌数字化的数据成果已经应用在考古、美术、展览、融媒体传播、文创开发等保护、研究、利用领域。所以我们还要把这些工作坚持做下去,不仅用数字化的技术服务敦煌文化,还要对其他地区许多停留在‘看守状态’的文化遗产开展数字化梳理和保护。”(津云新闻记者 吴宏 摄影 吴涛)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