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有困难找民政”,这是河西民政人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们对群众的郑重承诺。在河西区民政局这个战斗的集体,凝聚着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气场”,他似乎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让人们感受到,体会到这股“精气神”。近日,河西区民政局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以孝心赢民心

“我住在这里40年了,吃饭从未像现在这么方便,去年3月底我和老伴每人办理了一张卡,我俩每天到宾水西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吃饭、特别方便。”家住宾水西里社区80岁的徐奶奶说道。自2019年,河西区作为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区以来,河西区民政局不负群众期待,15分钟服务圈、700米服务半径、4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8万平方米……这一串串数字背后的付出,为的是老人的笑脸。
独居老人在家中摔倒,牵动着河西区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刘向军的心,他着手建立独居老年人的防护体系,形成以7×24小时电话和“一键通”应急呼叫为基础、“一帮一”志愿者结对帮扶探访为补充、社区网格员走访为兜底的“三维防护”机制,确保独居老年人居家生活安全,子女安心。
线上与线下、现场与入户、管理与服务的“三个融合”,需要大量的数据衔接和调研实勘,河西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傅遴文厘清老人的需求,对接服务企业、改进工作短板。明厨亮灶、用餐补贴、就近就医,每一招都想到老年人心坎上。智能平台提质增速,搭建养老数据库和管理平台,开通养老服务热线,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卡11万余张,实现电子卡全覆盖,2021年,累计服务168万余人次。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将“河西区多管齐下着力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作为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区养老服务中心荣获“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
以初心抓治理
河西区民政局在区委组织部具体领导下,站在巩固党在基层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基层治理能力的高度,积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严把政治首关,选优配强社区居委会班子,在全市率先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坚持赋能社工队伍,建四库、强内训、树品牌,增强 “立身”本领。几年来,今日我当班、1+N帮1、N+3+6……已成为河西独特的社区治理名片,赢得了居民信任和认可。

飞地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河西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积极对接周边区,勘地划界,明确管理职能,强化治理效能,10平方公里纳入河西版图,彻底解决了城乡结合部治理难题。
面对疫情防控,河西区民政局社区组牵头组织街道、社区迅速完成全区 756 个小区封闭式管理,风雨兼程,昼夜巡视社区值守。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全局干部全覆盖式巡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养老机构疫情防控落实情况,对防控短板现场紧盯整改。
今年2月22日是河西区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负责人刘德禄最忙碌的一天,面对突发疫情和新人登记高峰重叠,他精心组织预约登记、错峰分流,中心工作人员提前上岗、延时下班,做好内务消毒,坚持疫情防控“三件套”,以热情服务让每对新人都能拥有温馨体验 。

以温度保民生
“我们要努力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感受到河西的温暖、民政的温度。”这是除夕夜,依然在街面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排查救助工作的河西区民政局社救科科长韩莉最真诚的愿望。生活困难群众的冷暖始终挂在河西民政人的心头,通过深入开展“筑基”工程,不断完善救助措施、优化“救急难”流程,在走家入户的排查中汇集了民心民意,增进了为民情感。
河西区民政局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确保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章可循。对全区959名困境未成年人家庭建立一户一档,细分红、黄、绿三类等级进行精准帮扶;组织开展“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等未成年人保护项目;建立婚姻家庭辅导室,实现对离婚涉未成年子女家庭开展家庭指导教育全覆盖。

河西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欣表示,河西区民政局将继续把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深入开展“筑基”工程,“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每一位困难群众;进一步创新社区治理、优化基本社会服务,让群众感受到河西的温暖,民政的温度。
(津云新闻记者苑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