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城图事】大国农匠和他的最强“猪队友”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津云 作者: 编辑:王敬怡 2022-11-29 14:17:00

内容提要:在天津市静海区唐官屯镇的一处厂房里,49岁的刘朝阳正身穿工作服,脚穿胶皮鞋在猪舍里忙碌着。前不久,2022年“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获奖名单公布,来自天津的“四川猪倌”刘朝阳凭借养猪绝活,夺得了畜牧养殖项目三等奖。

  天津北方网讯:初冬的天津,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舒适,没有夏季的阳光那么刺眼。在天津市静海区唐官屯镇的一处厂房里,49岁的刘朝阳正身穿工作服,脚穿胶皮鞋在猪舍里忙碌着。前不久,2022年“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获奖名单公布,来自天津的“四川猪倌”刘朝阳凭借养猪绝活,夺得了畜牧养殖项目三等奖。

  和大部分农户养的肉猪不一样,刘朝阳养的是公猪,种公猪,而且只有百十来头。

  这些种公猪,单从外观来看,和大众印象里不一样,身材苗条健硕,好动且身手敏捷。“优质的猪肉,来自好的育种,就是在不同猪种中找出长得快、产仔多、瘦肉率高、抗病力强、风味佳的基因。”刘朝阳的种公猪都是从国家级核心育种场花了大价钱引入的,都得好吃好喝伺候着。

  “我们做种公猪养殖,就是想靠自己的技术能力,提取优质种公猪的精液,提供给农户进行人工授精。”刘朝阳对自己事业的描述一如他的外表,质朴且直爽,“其实利润并不大,但一想到可以成为天津市场上100多万生猪的种公猪精液生产基地,这个价值是无限的!与此同时,能帮助农民摆脱传统畜牧养殖模式,让家里的母猪能下更多、更壮的猪仔,卖更多的钱,这些成就带给我的快乐你体会不到。”

  说起为什么会成为来自天津的“四川猪倌”,刘朝阳回忆,“1996年我从中国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天津的外资企业工作,做起了饲料业务工作。”后来,他又到了静海的畜牧养殖企业专业从事生猪养殖技术服务相关工作。赶上政策好,这个四川小伙同时也成功落户在了天津。

  那段时间,刘朝阳帮助了不少静海农户建立起了养猪场,同样地,他也发现了不少生猪养殖、繁育出现的弊病。在他的记忆里,有一些农户是自己圈养种公猪的,“种公猪是很娇气的,它们对温度十分敏感,夏天室温必须控制在28摄氏度以下,冬天的温度也要达到20摄氏度左右。”刘朝阳说,如果连续两天室温持续超过30摄氏度,就会影响生殖系统。“那时农民养猪没有什么科技手段,很难进行种公猪精液的活性检测,只有配种时一次不成功、两次不成功,或是生下一窝小猪仔的数量特别少,农民才知道可能是种公猪出了问题。”

  鉴于种公猪养殖的高难度和高成本,还有一些专业养种公猪的人,谁家母猪需要配种,就带着种公猪挨家“走婚”,“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而且时间成本也高。”老话说得好,家财万贯,带毛不算,一旦有了口蹄疫、狂犬病、非洲猪瘟等疫情,通常血本无归。所以,在刘朝阳看来,现实中“一家猪”势必不能整整齐齐生活在一起。

  为了提升配种效率和成功率,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在刘朝阳看来刻不容缓。2004年,当时天津养猪界还鲜有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刘朝阳决定亲自下场,创立了自己的种公猪繁育基地。解决方案是,种公猪不离窝,采精验精品质符合标准后,直接配送到农户进行人工授精。扎根静海多年,他决定先从服务这里的养殖场做起。

  “其实人工授精技术很早就有,但迫于成本高、工艺难,迟迟推广不下去。如果因为操作不规范再弄伤了母猪,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为了攻克这个难题,课本里操作流程不详实,他大量查阅文献;国内没有实操机会,他自己养自己试验;遇到技术难题,他把他的老师——中国养猪界杰出的科学家陈清明教授直接请过来解决;老百姓不接受,他天天登门游说……“我很感激第一个给我机会的农户。对方应该是看到了我的努力和决心吧,决定给我一次机会试一试。”从第一次成功对一头母猪进行人工授精,到一次两三头,再到一次二十多头,从演示到手把手教会农户,“现在一个农户电话过来我们直接送上门就可以了!”刘朝阳逐渐赢得了静海农户们的信任。

 

  从那时开始,刘朝阳服务过的农户不用再操心种公猪,只需安心做好“母猪的产后护理”工作。近20年时间,他几乎没怎么回过四川老家,天天忙得很。“天津养猪这个圈子不大,一户家里的母猪下猪仔多了,其他人肯定来问。”实力硬了,口碑就好,很快,知道静海有个养猪圈供精、人工授精高手的人越来越多。刘朝阳服务对象的范围也从单一的静海,辐射到了西青、北辰、武清、宁河、宝坻、滨海新区及河北省唐山、衡水、保定、沧州等地的规模猪场,涵盖专业饲养户和个体养猪户,固定客户达到了3000多家。静海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还邀请刘朝阳一起把他的技术和经验编纂成了简明易懂的技术手册,免费发放给农户,助力他们致富。

  “现在我们猪舍里只有种公猪100多头,年产精液20到30万份,可以让10多万头母猪怀上小猪。”刘朝阳算了笔账,以前的饲养环境和配种技术在夏季极端天气的时候只能让母猪一胎怀上七八只小猪甚至更少,但现在断奶成活率能达到12.8头,较之前整整翻了一倍,一头母猪的产值至少可以增加3000到5000块。

  他把自己的种公猪繁育基地,做成了天津最大的种公猪精液生产基地。

  刘朝阳也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养猪对他来说,从工作变成了事业。喜欢就可以从中找到无穷的乐趣,激发出一个人的潜能。有着“90年代大学生”标签的刘朝阳成为了行家里手。参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科技扶贫项目,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成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发表著作论文……一项项成功都说明他在用一颗匠心养猪。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猪生产国,猪肉对中国老百姓意义非凡。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百姓日常消费才能稳定,农户也有可观的收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从一朝“打工人”到承担农业农村部生猪品种改良项目,再到“大国农匠”,在刘朝阳看来,小“种子”关系着大丰收,实实在在地改良种公猪的品种以及提高配种成功率,改变传统农业观念,实现科技化养猪畜牧,稳定生产,才是最重要的。(津云新闻记者王敬怡 摄影姜晓龙 设计陈楚)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