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内功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日报 作者:张智 张玥 编辑:刘颖 2023-01-04 09:27:14

内容提要: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本钱”,也是构筑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等为抓手,持续练好内功,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之策。

  对话人:

  张智 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分析与预测研究所研究员

  张玥 本报评论员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本钱”,也是构筑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等为抓手,持续练好内功,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之策。

  张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壮大实体经济的关键。在各条产业链中注重加快引进大项目、好项目,无疑能起到强链补链的作用,增强产业链发展的韧性,让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脉动更强劲。

  张智:大项目、好项目堪称产业链发展的“发动机”。抓这些项目,不仅是着眼于当前经济的增长,更在于抢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机遇,促进本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长期溢出效应。聚焦大项目、好项目,不在于“一城一地”、三年五年的发展价值,而是注重它对科技的引领、产业的辐射带动、更广大市场的培育作用。比如现在的芯片制造,1纳米级别堪称“天花板”,但量子技术的介入,会不会对芯片生产产生革命性颠覆?带着这种前瞻性去谋划项目,会催生有竞争力的新产业链,从而塑造发展新优势。

  张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而高端化并不意味着只聚焦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通过优化升级也可以走高端化路线。请您谈一谈如何理解高端化?

  张智:如果认为高端化只是专注于芯片这样的高科技产品,就把它的含义狭隘化了。比如许多家具产品都应用了人工交互技术,有的羽绒服产品用上了灵活控温等“黑科技”,这都是高端化的体现。所谓高端化,首先要体现出知识、技术的密集性,符合高精尖的要求,其次要驱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从组装生产等低附加值环节,不断向研发、设计、服务、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转化,充分依托知识创新、技术进步、高素质人力等创新要素进行转型升级。高端化往往伴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有机结合的关系。

  张玥:壮大实体经济,不可能只依靠产业自身的力量,也需要不断注入新动力。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这三者间产生更广泛、深入的相互作用,才能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张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需要打通一些堵点,比如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基础科研得到的资金支持较少、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本质上是要使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进行深度融合。天津有“揭榜挂帅”机制,既有企业主导或海河实验室引领,也有市场自由对接,让科研与生产需要精准匹配,同时积极发展科创金融、产业金融,这都是打通堵点的有效探索。未来,集中人才、资金等优质资源合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建立更完善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让金融“看懂”科技,以便更精准地进行资金投入,都可以更好地促进三者的循环。

  张玥:数字经济是决定国家未来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实体经济来说,这种融合意味着从思维方式到技术加持的全方位转变,只有产生这种深刻的变化,才能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

  张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注重的是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前者是将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形成新的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后者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生产、设计与制造环节进行数字化重构。两者的共同特点是把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对传统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赋能,提高企业在要素配置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进而实现效率的提升和新的价值创造。这不仅意味着要深入应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更重要的是具备数字化思维,理解数据要素所具有的不同价值创造机理,用数据做决策、管理,用算力、算法等手段解决问题。当我们把数据要素的巨大潜能和价值挖掘出来的时候,就能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这也是练好内功的应有之义。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