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创新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日报 作者:王晶 郭佳 魏进 王英浩 编辑:王钰晨 2023-06-05 16:25:32

内容提要: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文庙的檐顶,叮铃铃的车铃声划开鼓楼老街的静谧,古文化街铜嘴大茶壶的香气里,海河游船破开历史与现实交融的长卷;当大悦城的时尚感、奥城的烟火气氤氲城市的快节奏,耕耘一天的人们在相声茶馆的笑声里,在老城书馆的故事中,在演唱会赛场上的欢呼里得到精神的慰藉和身心的放松;当夕阳映红书声琅琅的南开校园,天开园次第亮起实验室不灭的灯火,年轻一代创新的点子在不舍昼夜的奋进中萌芽、勃发、生长……南开,南开,这是古老而隽永、蓬勃而日新的南开。
鼓楼南广场
海光寺航拍
海河晚霞
古文化街客流如织
天开高教科创园
天开高教科创园
航天北里日间照料中心
天津市第43中学
南开区中心小学

天津北方网讯: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文庙的檐顶,叮铃铃的车铃声划开鼓楼老街的静谧,古文化街铜嘴大茶壶的香气里,海河游船破开历史与现实交融的长卷;当大悦城的时尚感、奥城的烟火气氤氲城市的快节奏,耕耘一天的人们在相声茶馆的笑声里,在老城书馆的故事中,在演唱会赛场上的欢呼里得到精神的慰藉和身心的放松;当夕阳映红书声琅琅的南开校园,天开园次第亮起实验室不灭的灯火,年轻一代创新的点子在不舍昼夜的奋进中萌芽、勃发、生长……南开,南开,这是古老而隽永、蓬勃而日新的南开。

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天津视察,提出了“三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十年来,南开区牢记嘱托,勇毅前行,紧紧围绕着“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特别是今年,南开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聚焦区委“一三二一”工作思路,做好“科教立区”“文化强区”“商贸兴区”三篇文章,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开大地扎实实践。

党建引领

夯实执政根基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多亏了咱们社区的红网格,再也不用收拾脏水、闻臭味儿了,我真是太满意了。”在南开区“扎根网格、血脉相融”实践活动中,金川里社区刘泽清老人家里下水管多年漏水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党的优良作风体现在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实践中,用群众语言说接地气的话,从群众角度办实实在在的事。南开区创新开展“扎根网格、血脉相融”实践活动,以“1+2+N”红色网格服务队为载体,统筹排定3000余名机关干部利用工余时间深入社区1400余个网格,持续推动服务资源、力量、信息“三下沉”,机关干部持续践行“四情”群众工作法,切实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落到实处。活动开展以来,红色网格服务队累计走访群众112万余人(次),解决居民群众生活环境、公共服务、业教保医等问题1.45万余个。

南开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抓实社区骨干队伍建设,实施区、街道、社区三级全覆盖培训,先后成立以王月华老书记为代表的21个社区老书记工作室,对社区后备骨干开展“师带徒”培训,累计培训1500余人次。同时,强基固本,推动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组织力提升三年行动,围绕各领域党建工作提出28项重点任务及要求,大力推进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探索构建机关党建“433工作模式”,持续推动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取得成效。

同时,南开区坚持优化创新,持续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以“党建引领+品牌创建”为举措,着力推进非公企业、商圈楼宇、民办学校、社会办医院、律师行业等重点非公领域党建工作,先后培育、成功打造市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8家、区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12家;全区单独组建“两新”组织党组织421个、联合组建279个;组建了一支规模达215人的“悦来”志愿服务队,不断升级南开“近悦远来”营商环境。

文化搭台

文旅深度融合 感悟中华文化新途径

一座古城、两位总理、三所名校。南开区是天津城市记忆的乡愁原点,既是千年运河文化富集地、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摇篮,也是近代天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天津城市文明的发祥地。曾被评为“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武术之乡”,2021年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作为天津市中心城区,南开区拥有津城619年文明孕育的老城文化、近现代教育传承的学府文化、革命伟人崇高品格积淀的红色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用足用好区域内丰富的文旅资源,南开区大力弘扬和传承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兼容并蓄的历史文脉,实施历史人文资源挖掘保护、文旅精品线路创新打造、文化消费之城培育塑造、智慧文旅建设推广、文化品牌提升强化五大工程,完成古文化街、水上公园、老城博物馆等A级景区的提升改造工作,充分发挥区域文商旅资源优势,激活文化旅游市场消费需求,激发市场发展潜能和动力。

近年来,南开区深耕“津门故里”文化底蕴,深挖南开区大运河文化精髓,鼓励文物和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盘活文博场所,逐步释放文化消费潜能,引进专业化策划运营团队,在鼓楼-古文化街区域建设集文化展示、旅游体验、商业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南开区“北翼”文商旅融合产业发展聚集区。在南部片区发挥绿色生态资源富集、现代都市休闲时尚氛围浓厚的优势,打造集娱乐观光、体育休闲、夜间消费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商旅融合发展体验区。同时,充分发挥南开区红色资源富集优势,深入挖掘革命历史和革命事迹,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不断丰富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扎实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癸卯新春,南开区在庄王府前导空间接连举行南开区新春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和新春游园会,川剧变脸、槓箱、高跷、五行通臂拳、宫前中幡、传统摔跤、古法戏法、民间秧歌、明式婚俗展示……多个民俗表演轮番上演,让欢乐喜庆无停歇,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来观看。与此同时,庄王府内的庙会更是精彩纷呈、热闹非凡。“春节期间,得益于南开区文化和旅游局在庄王府前导空间内举行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为景区带来了大量的客流,每天都能破万,我们庄王府的庙会热度也排名天津第二。”庄王府景区票务负责人霍伟佳说。

“五一”假期,古文化街举行“点亮古街·畅游南开”五一系列活动和“最天津·最民俗”古街五一庙会,在主街、戏楼附近开展多场系列民俗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强游客的体验感,让游客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今天和朋友一起带着孩子,穿汉服、逛古街,沉浸式感受老城魅力,仪式感拉满。”市民赵女士说。据统计,小长假首日,古文化街景区游客人数突破25.6万人,超过往年春节正月十五、十六游客人数,同比2019年增加31%,达到1986年开街以来历史极值。

文旅的发展带动了商贸的繁荣,“五一”期间,南开区大型商业综合体纷纷推出新消费场景,业态不断升级换代,促进假日消费。大悦城开启“五一”戏剧艺术节,组织《粉丝来信》天津大悦城见面会。在环水上商圈内,鲁能城购物中心着重以文化赋能消费活动,提升消费者的文化参与性,联合天津北方演艺集团开展戏剧表演活动,演出经典话剧及实验剧目片段,与内山书店合作召开新书发布会。熙悦汇等各大商超还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让消费者开启假日嗨购。据不完全统计,“五一”假期,南开区重点景区及商超客流总量344.84万人次,销售额总计23448.49万元。

创新驱动

增强创新实力 引育强劲发展新动能

在天津天开广场,寓意着“无限永恒”的莫比乌斯环围合的“母育子”形象仿佛告诉城市这片肥沃的土壤正等待着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以“创新”为引擎的未来发展正描绘着无限可能。这里,就是落子南开区的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区,它用科技创新的光影讲述着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相互赋能、相辅相成的双向奔赴故事。

天大校友上市公司盈趣科技在南开设立北方总部,南大校友上市企业宝德集团筹备自建3万平方米元宇宙算力产业基地,上市公司金百泽和南大校友企业深圳光子晶体在天开园成立北方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展示中心……人工智能企业来了,新能源新材料企业来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产业领域的企业都来了。

高校,是创新的源泉。拥有教育资源禀赋优势的南开区也被新时代赋予了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的光荣使命。“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力争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出更多成果,勇攀世界科技高峰。”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视察南开大学时的殷殷教诲,张贴在天开园项目入驻区的醒目位置,这份嘱托温暖着每一名创新创业人才。

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联动,学城、创城、产城三城融合。南开大学科技园、天津大学科技园在这里蓬勃生长,创新资源集成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都成为了创新发展的关键支撑。建设天津市中心城区首个以硬科技为主导产业方向的科技园区──新动能引育中心·硬科技创新基地,吸引提尔科技、合派电气、天大泰和等近40家突破关键技术封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始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相继落地。截至目前,天大科技园引育企业88家,发挥北洋海棠基金的撬动作用,助推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园企业,目前已有9家企业获得融资,共计1.745亿元。南大科技园遴选30多个优质项目,已完成注册20家。2022年两所大学科技园完成市级大学科技园认定。

南开区还编制了《南开区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创新驱动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紧抓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区落户南开区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切实推进“科教立区”聚势聚力。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与科技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科技企业队伍持续发展壮大,各类科技型企业数量蝉联中心城区首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自2018年实施以来,每年呈现平稳上升态势,2022年达到431家,较2018年增长120%。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0家,较2012年增长592%。陆续培育了尚德药缘、嘉思特医疗等37家瞪羚企业和九安医疗、华来科技等9家科技领军(培育)企业。同时,护航这些科技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也是重要一环,2013年南开区认定技术合同交易额16.35亿,到2022年南开区技术合同认定额已达91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456%。

创新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升,区委、区政府联合印发《南开区推进全域科普纵深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整体推动全域科普工作落地生根。动员区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主体,围绕南开区产业布局,不断增强科普服务能力。构建京津冀科技创新资源池,建立南开“专家人才库”和“成果项目库”,链接“科创中国”平台汇聚成池。构建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库”,创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截至目前,“科创中国”平台全国月榜提升12个名次,转化对接单项月榜居于全国第4名,全国月榜综合排名前20以内。在2022年第十二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中,南开区公民科学素质比例27.9%,蝉联全市首位,每万人发明专利118.58件。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创新资源及人才精英汇聚的南开区牢牢把握近年来央企看好天津、投资天津的有利时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聚集央企产业生态圈。吸引央企上市总部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及中铁建轨道交通运营集团、国药卫勤等一批央企投资的二、三级总部落地,树立天津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标志性项目。中交二公局在南开区建设中心城区首个城市更新项目,打造西营门片区,总投资额超百亿元;推动泰达控股和光大金瓯整体盘活8.4万平方米九策城市广场;吸引上市公司工大科雅控股企业科睿绿能科技落地并着力打造全国能源管理运营总部,累计引入优质北京企业460余家。高质量项目集聚发展态势显现,不仅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路径,对未来区域经济支撑作用也将逐步增强。

宜居南开

聚焦民生福祉 持续发展释放新红利

近年来,南开区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持续释放发展红利,南开人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到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各个领域发生的可喜变化,40平方公里的南开沃土更加宜居。

“一老一小”是备受关注的“最大民生”。“南开区养老机构覆盖高中低档不同层次,收住老人数量占全市机构住养老人的16%,居全市第一位。”南开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是我们养老工作的重中之重。”

多年来,南开区多举措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不断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和能力,以机构的高质量发展助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聚焦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构设施建设等重大问题,制定发布《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规范》《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9个天津市地方标准,填补了我市养老服务标准化领域多项空白。在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房屋安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夯实、健全、完善机构养老服务体系。

南开区是天津中医药的发祥地,区中医院内分泌科建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治未病科、心血管科、脑病科、呼吸科、糖尿病科建成5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成天津市中医康复分中心和治未病分中心,开展天津市中医医疗集群试点区建设,建成天津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西汇通张锡纯纪念馆。目前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能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建成15分钟中医药健康圈。

同时,南开区以养老机构为基础,探索养老设施延伸型、社会餐饮合作型、独立建设型三类老人家食堂建设模式,建设一级老人家食堂17家,171个社区实现二级老人家食堂全覆盖;鼓励养老机构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拓展延伸,运营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5家,既为周边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便利化的为老服务,又拓展养老机构经营服务范畴,促进了机构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打造形成了可持续可推广的城市核心区养老服务模式。

“在家门口就能吃到营养美味的饭菜,我们的晚年生活真是越来越甜啦!”在前不久刚刚挂牌的南开区长虹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正在食堂享用午餐的社区居民张彩霞老人与同桌的老伙伴们异口同声地夸赞。作为一所集康、养、疗、护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养结合的养护院,这里不仅满足了在院老人的需求,更能辐射周边社区,解决社区老年群体就餐、就医、休闲娱乐、文体活动等多领域全方位的养老需求。

围绕“一小”,多年来,南开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全学段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2013年以来,南开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力补齐学位短板,累计完成9项校舍新建扩建工程、11项校舍改建工程、3处配套学校接收,合计新增中小学学位约1.8万个,按照两年学前教育专项行动要求,累计新增学前学位超1.2万个。

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南开区将全区21所初中学校调整建成4个教育发展共同体,全区35所小学调整建成5个教育发展共同体,学区片联盟建设不断加强,学区内各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研训、学科交流、课堂改进等工作水平有效提升。在天津市第七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五马路小学的《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劳动教育案例入选全国劳动教育典型案例。(津云新闻编辑邓坤伟)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