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告别书,也是一种生命教育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今晚报 作者:李吉森 编辑:刘颖 2024-03-28 10:23:00

内容提要:清明节前夕,中华遗嘱库发布了2023年度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的遗嘱咨询数量达478850人次,遗嘱登记保管数量达311868份,人们对订立遗嘱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

  天津北方网讯:清明节前夕,中华遗嘱库发布了2023年度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的遗嘱咨询数量达478850人次,遗嘱登记保管数量达311868份,人们对订立遗嘱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

  在老龄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忌讳谈论疾病和衰老,对待生命凋零的态度也越来越坦然和理性。更有一些老人为自己的财产提前做出规划,避免离世后家人继承时遇到麻烦。他们在订立遗嘱时,不仅仅涉及财产的安排,更多的是书写对家人、后代的关爱与期盼。最后的告别书,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生命的教育。

  生有所养,把财产留给关爱自己的人

  郭女士今年87岁了,早年丧偶,独自抚养五个子女。目前已有两位子女离世。早些时候,她决定订立遗嘱把财产全部交给四儿子继承。

  然而,近年来,四儿子的行为却让郭女士深感失望。他开始不忠于婚姻,对母亲也不孝顺。这让郭女士对四儿子的信任逐渐崩溃。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郭女士决定修改遗嘱,将财产重新分配。她希望能够将财产留给两个孝顺的孙子和他们的妈妈,以回应他们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虽然儿子不听话不孝顺,但儿子的原配妻子和孙子对自己非常孝顺。“爸爸变心了,但我们不变心,我们永远是您的孙子,会一直对您好。”在病床前,两个孙子对奶奶说。

  儿媳妇也经常来看望郭老太太。按理说,儿子与她已经离了婚,不是一家人了,她也不再是自己的儿媳妇了。郭老太太很忐忑,自家的儿子没有培养好,亏欠了人家,自己对此也万分羞愧。她本来并不期待儿媳妇还能再来看望自己,没想到儿媳妇还是一如既往地敬重自己,还能按时来看望和照顾她。每一次见到儿媳妇,郭老太太都百感交集,泪如雨下。

  郭老太太想把遗产全部留给儿子的前妻和两个孙子,于是他们陪伴老太太来到了遗嘱库,最终成功地修改了遗嘱,将财产重新做了安排。

  吴女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和母亲一起生活,两人有着很深的感情。有博士学历的吴女士靠着自己的打拼购买了一套房产,价值不菲。

  现在,吴女士的母亲已经再婚,下半生有了依靠。在重组的家庭里,继父也带来了一个孩子,家庭成员的关系变得复杂了起来。吴女士考虑到自己暂时还没有结婚的打算,需要考虑人生未知的风险。如果遇到意外,名下的房产可能会被继父“分”去一部分,而母亲则流失了财产。从长远看,继父和母亲的关系不一定稳固,为了保障母亲的权益、给母亲最大的关爱和回报,吴女士想把名下的房产全部留给母亲。

  听取中华遗嘱库的专家建议后,吴女士确定将房产的优先继承权留给母亲。如果母亲先于自己离世或者与自己同时离世,遗产将捐赠给某慈善基金会。

  亲情永在,远隔重洋的关爱

  近年来,青年人出国留学、就业并定居海外渐成为一个趋势。这对于部分老人来说,他们平日与子女远隔重洋,子女回国尽孝也颇有不便。遥远的距离,使得老人与后代聚少离多。这部分老人会对自己的财产做何处理?

  范阿姨今年78岁,老伴陪同她一起来中华遗嘱库咨询订立遗嘱的事宜。老伴是大学数学系的教授,三年前不幸被诊断为阿尔兹海默症,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她非常后悔没有早点来咨询办理遗嘱。

  因此,范阿姨趁自己现在头脑清醒,赶紧来办理遗嘱。他们准备将财产全部留给远在海外的儿子继承。这样不仅能够确保财产得到合理的分配,也能为儿子将来继承财产时简化手续,避免将来儿子继承时要进行亲属关系证明、遗产评估、继承权认定等一系列繁琐的程序。

  刘女士是一位不婚主义者,先后通过精子库生育了两个女儿,目前两个女儿都生活在国外。刘女士在中心城区有一套独立住房,由父亲和哥哥同住。

  来到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时,刘女士表示,希望在自己百年以后将房子留给两个女儿,并保留父亲的居住权,减少身在国外的女儿继承时的麻烦。

  85岁的金奶奶,在35岁离异后,独自抚养儿子长大成人,现在儿子和孙子一家已定居海外。虽然家庭关系很和睦,没有继承纠纷风险,但金奶奶依然在中华遗嘱库订立了遗嘱,要明确名下的房产和银行卡将来由儿子继承。

  根据《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023年度)数据显示,大部分人群订立遗嘱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家庭纠纷和简化继承人继承财产手续,比例分别为32.22%和33.41%。

  遗嘱人户均资产上升,虚拟财产可立遗嘱继承

  受益于经济发展,我国居民家庭财富在过去几十年持续积累。在此背景下,遗嘱作为家庭财产分配的工具,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白皮书数据显示,近三年来,立遗嘱人的户均资产量呈明显增长态势。已由2021年的626.5万元上涨到2023年的744.1万元,涨幅比例高达18.8%。

  与此同时,遗嘱中的财产类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根据白皮书数据显示,6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的主要财产类型包括:不动产、银行存款、公司股权、证券基金、理财合同、名贵收藏品等。其中不动产为主要财产类型,2023年占比高达99.78%,其次是银行存款,占比为15.82%。

  而在中青年群体中,主要财产类型为:不动产、银行存款、公司股权、理财合同、证券基金、保险单、车辆等。根据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不动产在中青年人群遗嘱登记财产类型的占比为97.14%,其次也是银行存款,占比为35.54%。

  由此可见,不论是中老年群体还是中青年群体,不动产仍然是遗嘱人的主要财产。

  近年来,微信账号、QQ号、游戏账号等,已经成了立遗嘱人群的重要资产。对于虚拟财产如何保护,已成为关注度极高的问题。

  2023年初,“90后”网红博主小伊主动联系中华遗嘱库,拥有百万粉丝的她决定将自己账户内价值300万的虚拟财产留给父母继承,而自己百万粉丝的互联网账号则留给好友运营。

  统计显示,从2017年至2023年,中华遗嘱库一共收到488份涉及虚拟财产的遗嘱。其中,北京、上海、广东三地数量最多,分别达到了162份、147份、129份,占总数的89%以上。

  回馈社会,他们把遗产交给公益组织

  有50多年党龄的秦老,一路风雨走来,始终铭记党和国家的恩情。退休后,秦老坚持诗词歌赋创作,屡获大奖,还成为诗联会的会员、理事。一次生病住院后,他意识到了遗嘱的重要性。

  于是,秦老找到了中华遗嘱库,并订立了遗嘱,将自己50%的遗产无偿捐赠给国家。对此,他的孩子们也表示非常理解和支持。秦老表示,自己获得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的,他应尽己所能回馈国家。

  刚刚研究生毕业的胡先生,从小父母离异,跟着父亲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亲生母亲从没照看过他。多年后,疼爱自己的父亲与爷爷奶奶相继离世了,胡先生一直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并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与双向情感障碍,为此还住进医院治疗。就在这种情况下,亲生母亲都没来医院看过他。

  在身边朋友的帮助下,胡先生逐渐从疾病和痛苦中走了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与同学们都给予他莫大的帮助,令他深受感动。来到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时,胡先生希望将自己的所有财产都捐赠给母校,并排除母亲与其他亲属继承的可能性,从而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现年61岁的宋女士,个人名下拥有一套价值600万元左右的房产和500万元左右的存款,自己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收养小动物。由于父母早已离世,她的膝下也无子女,宋女士决定将自己的遗产全部捐赠给小动物保护协会,并指定了遗产管理人,以确保遗产的使用符合自己的意愿。

  近期,中华遗嘱库还对其他遗产捐赠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2021年起,中华遗嘱库推出了遗产捐赠服务,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381人在遗嘱中决定将财产进行慈善捐赠。在所有的受赠对象中,公益组织占比超过80%,其余的受赠对象还包括: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组织等。

  微信遗嘱,通过留言小程序传递爱

  自2020年3月份遗嘱库推出了微信订立遗嘱服务后,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共收到97347份微信遗嘱。最高峰时,“幸福留言小程序”一天就能收到上千份微信遗嘱。

  通过对微信遗嘱的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有34.89%的市民是向爱人、配偶表白;也有36.15%的市民在遗嘱中为爱人、家人祈祷祝福;另有18.41%的市民写下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未来期望。此外,还有71.13%的市民在微信遗嘱中附上自己和爱人、家人的合影。

  据统计,订立“微信遗嘱”多以年轻群体为主。其中,20岁以下的占比为26.06%,20至29岁年龄段的占比为35.04%,30至39岁年龄段的占比为22.44%。

  从微信遗嘱传递的对象看,有38.51%是写给爱人的,占比最高。其次是写给子女与父母的,这两者的占比分别为25.81%、21.52%。通过白皮书的深度分析,20岁以内的年轻人大多是通过微信遗嘱给父母留言,感恩父母养育之恩。而20至29岁群体,大部分是给爱人的留言,表达自己珍惜彼此的爱情。值得一提的是,在微信遗嘱中另有4.14%的人是写给“未来自己”的留言,内容也大多是希望通过努力,让未来的自己变得更好。

  对此,中华遗嘱库主理人陈凯表示,中华遗嘱库的“微信遗嘱”服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传递爱的平台。通过“微信遗嘱”,人们可以向挚爱之人表达自己最真诚的感激与祝福,也能抒写下最真挚的嘱托与期望。这些遗嘱内容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生命的教育形式。

  记者了解到,中华遗嘱库自2013年成立以来,还收到了大量盲人、视力听力有障碍者、文盲等特殊人群订立遗嘱的诉求。由于这类人群无法适用正常的遗嘱订立流程,他们的遗嘱通常无法办理。2020年,中华遗嘱库创新推出了“盲文遗嘱”、“录音录像遗嘱”等服务流程,满足了特殊人群的遗嘱需求。根据白皮书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共有497名特殊人士在中华遗嘱库订立了遗嘱。其中,378人属于识字不多、无法阅读者,61人存在视力或听力方面的障碍,58人属于行动不便者。他们通过中华遗嘱库为其设计的专属遗嘱订立流程,均实现了自己立下遗嘱的愿望。(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