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家家有画院,人人是画师。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藏语称“热贡”,是热贡艺术发源地,也是画家之乡。其中,独具代表性的唐卡成为近年来天津援青工作文化帮扶的重要突破口。记者日前跟随滨海新区区委宣传部“媒体进黄南”调研采访团走进同仁市多家热贡唐卡画院,感受当地群众一笔笔用心描绘的脱贫致富之路。
2009年,唐卡与堆绣、泥塑等以“热贡艺术”的名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过去长期养在民间人未识的热贡唐卡,也在当地政府和天津援青团队的推动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脱贫致富相结合,充分激发文化产业的内在动力,在传承和保护的同时,帮助当地群众增收。
热贡唐卡为何如此珍贵?选择画布、铺底着色、描银铺金……其工序复杂、创作周期长,对颜料、画工、保存有着严苛要求。普通学员想要单独完成一幅唐卡的全部工序,需要经历10年以上的刻苦学习和钻研。普通画师单独完成一幅常规唐卡,亦需要1个月以上的精心绘制。
出生于热贡艺术之乡吾屯上庄的桑杰加是桑杰唐卡画院创始人、黄南州唐卡绘画传承人。在他看来,唐卡创作是用生命与热情投入的事业,每一幅画都是有生命的。“今年,通过津青两地举办的文旅和非遗推荐活动,热贡唐卡在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和滨海新区文化馆进行了多场线上和线下展出,我们非常感谢天津对热贡艺术的支持。”桑杰加对滨海新区援青工作带来的文化帮扶感触颇深,他说:“在我们画院,天津滨海新区挂牌成立扶贫车间,提供5万元资金补助。我们根据市场的需要,打造热贡唐卡文创产品,最终效益达60余万元。”
2019年,天津滨海新区人社部门投入100万元就业扶贫资金,打造20个就业扶贫车间,用于培训困难群众免费学习唐卡、堆绣等热贡艺术,吸纳贫困人口稳定就业。
作为同仁市第一批设立的乡村振兴帮扶车间之一,位于该市隆务镇吾屯下庄的龙树画苑已培养出700多名热贡唐卡艺人。扶贫车间里,人们拿着画笔,蘸取用矿物做成的特殊颜料,一笔笔在画布上细细描摹。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的范庆基正屏息凝神坐在画布前,和其他同学共同绘制一幅超两米长的唐卡长卷。“2011年我来青海采风,被唐卡绘画技艺吸引,之后就一直在这里学习绘制热贡唐卡。”他告诉记者,画院现在共有50多名来自各民族、各地区的学生,年龄从十几岁到三四十岁,既有相关专业的学生,也有当地的妇女。
目前,热贡唐卡产业的生产总值已超过2020年以来全市文化产业经营收入的最高水平,在常住人口仅有28万余人的黄南州,直接带动和辐射带动两万余人从事唐卡艺术。(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