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主任于福安 让“津”牌水稻香飘全国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日报 作者:李杨 王倩 编辑:李梓涵 2025-01-14 07:23:00

内容提要:穿起白大褂,他是专注种业研发的科学家;卷起裤腿,他是和老乡打成一片的“田秀才”。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履职的道路上,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主任于福安永不疲倦。

 

市政协委员于福安(右)。记者 王倩 摄

穿起白大褂,他是专注种业研发的科学家;

卷起裤腿,他是和老乡打成一片的“田秀才”。

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履职的道路上,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主任于福安永不疲倦。

“俺特意从乐亭赶来,去年种的稻子都是深褐色,也不知道咋回事?”“咱农民都是看天吃饭,灌浆期赶上低温阴雨有啥法子不?”上个周末,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三楼会议室传来一阵阵淳朴的乡音,来自京津冀周边的几十个稻农赶来参加于福安组织的培训交流会。无论是选择品种,还是田间管理,于福安都是稻农心中的“万事通”。

于福安深知,每一个新稻种的诞生,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理化指标测试。这不仅关乎稻米的产量,更关乎其口感和品质。“比如直链淀粉含量过高,米饭就会偏硬,口感就差。”基于这样的科研理念,于福安带领团队研发出了兼顾普通大米和糯米特点的“软米”品种,并在津南、宁河、宝坻等地开发了种植示范田。这种软米柔软好消化,特别受到老年人的喜爱。

近年来,于福安带领团队积极推广“北稻南种”,让小站稻的芬芳飘向了更广阔的土地。

“在南方中高海拔地区,由于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种植北方水稻更为适合。”去年,于福安团队先后走访了云南、重庆等地区,让天津小站稻成功落地,不仅丰富了当地的粮食种植结构,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他的带领下,天津小站稻正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成为中国水稻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致力于种子“芯片”研发推广,为农民增收致富“带头引路”。2024年,于福安带领团队完成7200亩水稻种子繁育工作;开展多生态区广适性育种,在河北省秦皇岛、辽宁省东港、吉林省松原设立试验基地,育成稳定品系32个;组织观摩培训交流会累计30余场,指导稻农1500余人次。

“今年两会,我尤其关注乡村振兴方面的内容,并带来了‘关于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提案。我会总结过去一年来自基层的工作心得,把稻农的声音带到会上,守护天津稻田、扎根乡土中国,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建言献策、贡献力量。”于福安表示。(记者 李杨 记者 王倩 摄)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