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北方网讯:“天津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河西区文化馆副馆长凌熙提交了《关于我市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融合发展的建议》,旨在破解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经济发展之间的难题,实现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
凌熙代表表示,城市更新项目存在着平衡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效益之间的问题。为此她建议
建立“市-区-片”多级城市更新规划体系。在市级规划层面,优先推动生态驱动、交通驱动、文化驱动、产业驱动的重点地区更新,避免更新项目千篇一律。在区级规划层面,深入摸底片区“留改建”资源,将具有近期可实施性的片区确定为重点城市更新单元,确定“文化+”的主导产业。在更新单元层面,可从产业策划、规划设计到实施运营全流程进行把控,组织编制更新单元实施规划。
“在城市更新中,要注重城市色彩方向定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色彩规划的分区引导要紧密结合城市空间,依据空间特点划分色彩分区,深入研究和分析各类建筑、街区的功能定位、建筑风格、历史文化等因素,以便准确把握城市已有的色彩基调,同时注重保持各区之间的色彩协调与统一。”凌熙代表说。
如何平衡好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凌熙代表建议,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通过修复历史建筑和保护传统街区,确保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在保留历史的同时,引入现代化的商业、文化和旅游功能,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重发展。通过引导当地社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参与,增强文化传承的活力,并保留文化的延续性和现代性,让城市更新不仅是建筑上的修复,更是文化与经济的共赢。(津云新闻记者霍艳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