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1月13日,政协天津市第十五届三次会议开幕。市政协委员、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福强带来关于推动更多外贸企业参与国际公共采购的提案。

刘福强委员介绍说:“国际公共采购市场可划分为政府采购、国际组织采购(联合国和NGO)及多边金融机构贷款项目三个板块,粗略估算,每年国际公共采购市场规模可达10万亿美元以上。超大规模的‘国际公共采购’市场,已广泛引起政府和企业关注。”
“从天津市情况看,基础好但发展慢。天津在对外合作中具有优越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但天津企业在国际公共采购市场的参与度低、作为直接供应商的企业数量偏少。”刘福强委员说。“调查显示,50%以上受调企业不了解国际公共采购流程,缺少国际投标经验。”
为此,为推动更多外贸企业参与国际公共采购,他表示,应加强政府指导,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定期举办有关国际公共采购论坛,引导更多企业关注这个市场,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公共采购市场渠道;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设立国际公共采购相关专业,培养专业的国际采购和投标人才。同时,对企业获得国际投标资质给予一定政策支持。
探索建立国际公共采购中心。借助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优势,充分发挥社团组织推动作用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吸引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在天津设立采购总部,建立集“采购、仓储、展示、加工、物流、培训”于一体的联合国紧急救援中心,形成国际公共采购产业、紧急救援产业、航空物流产业等规模化的产业集群。
积极争办国际性、国家级展会。建议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争取支持,由天津牵头创办中国国际公共采购博览交易会,与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联合国工发组织等国际组织协作,吸引各国政府采购机构及世界500强企业积极参与,聚焦公共采购领域,打通进口和出口,涵盖货物和服务,培育形成国际公共采购品牌展会。
搭建国际公共采购平台。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由龙头企业牵头,搭建一个集信息、技能、合规、资源于一体国际公共采购大数据平台,推动企业熟悉掌握国际公共采购相关规则和路径,加强与国际公共采购机构的业务交流,使国际公共采购成为拉动外贸发展的新增长点。
(津云新闻记者苑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