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且心智尚未健全的阶段,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如今网络、短视频、情感类主播等信息繁杂,其中不乏对心理学知识不准确或错误信息输出的内容。”市政协委员、天津宝坻津海婚姻家庭心理服务中心主任、宝坻区妇联兼职副主席张颖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话题,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针对网络不良引导的心理健康普及工作的提案》。

张颖在日常工作和调研中发现,部分中小学生在缺乏正确引导时,会依据网络上的片面心理学数据给自己贴标签或被短视频、情感类主播不良引导,从而导致心理问题被错误认知并扩大化。有的学生消极抑郁,对未来没有希望;有的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有的学生以有心理问题或因病服药为由放弃学业,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父母痛苦无奈、学校无措,因此,帮助中小学生辨别网络相关问题,避免被错误引导,加强中小学生针对网络不良引导的心理健康普及工作迫在眉睫。
张颖认为,造成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一在于网络信息误导严重,中小学生缺乏辨别能力,易受其影响而产生错误的自我认知,认定自己患有某种心理疾病,进而陷入焦虑与自我否定;第二在于学校教育侧重不足,对网络信息误导引发的心理隐患重视不够,缺乏系统的针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引导机制;第三在于家庭关注与引导缺失,家长缺乏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方法,难以给予孩子正确引导。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要重视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要与网同行,尤其在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引导上加大力度。”张颖说道。对此,她建议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发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辅导与干预。提升家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与能力,一方面,学校或社区应定期组织家长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另一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网络行为,合理控制家庭网络使用时间与范围。此外,要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社会宣传,需网络平台监管和社会公益宣传齐发力。
(津云新闻记者 赵颖妍 实习记者 白思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