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1月15日,政协天津市第十五届三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天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行长吴洪涛建议要积极拓展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助力提升我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2025年天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赋能城市治理,打造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平台。
吴洪涛委员表示,银行作为金融媒介,通过开拓更多的金融科技应用场景,让金融“活水” 润泽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使金融插上智能科技的翅膀,让金融更好服务千家万户、千行百业,可以加快城市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转型发展,发挥出金融单位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独特作用。
为此,他给出5方面切实建议:丰富生活消费场景,营造美好数字生活。在营造城市生活多样性应用场景中,要聚焦群众需要,鼓励拓展更加丰富、更接地气的生活智慧应用场景,围绕餐饮、文旅、休闲农业等消费新业态,打造“智慧文旅”“智慧乡村”等更多应用场景平台,构建起“金融+场景”模式,以“上云端”服务模式,融合“吃住行游购娱”等文旅商贸高频场景生态,为银行开展支付优惠、贷款分期、消费券等活动提供服务支持;拓展“海河分”覆盖范围,激活城市信用要素价值,为银行满足人们房屋装修、汽车购置等大宗商品消费需求,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金融服务提供信用支撑。
打造公共服务场景,推动智慧城市设施建设。打造全市一体化数据资源平台、夯实数据基础,推动基础设施智慧赋能,加快以智慧方式强化公共服务保障,大力推行线上办、一次办、京津冀协同联办等服务改革,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依托开放性银行平台,以非金融场景生态圈为切入点,搭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应用场景。如以“校园云”服务实现校园内电子支付,建立以校园为场景的食堂、图书借阅等移动办理体系;又如某家银行推出“智慧医疗通”,联合我市某家医院搭建了“信用就医及商保一站式结算”平台,切实优化患者就医结算体验。
创造良好支付融资环境,提升普惠服务温度。便捷的支付与融资环境有助于个体工商户提效降本,天津银行推出“智慧商户通”产品,提供聚合收款服务,平台入驻小微市场主体超过145万户,为近44万户商户发放秒批秒贷的纯信用放款,解决了小商户的急难愁盼,点燃城市“烟火气”。迭代此类产品,政府支持尤为关键,加快构建便捷、融合、智慧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底座建设、强化数字智慧联通,建立与银行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为银行产品创新提供数据支撑,共同构建起高效、安全、便捷的支付和融资环境。
探索产业金融服务模式,助力产业链条创新发展。作为“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试点行,天津银行精准滴灌科技金融,信贷支持了“专精特新”企业数百家,为我市国安盟固利新材料、长荣科技等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支持。未来,应以智能科技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创新应用,引导链上企业搭建基础设施层、数据层、资金层、应用层共建共享的开放生态,使银行以数字金融服务方式,嵌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探索构建产业链数字信用体系,为链上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生态循环。
协同共筑治理网络,增强智慧治理效能。数智技术重塑了城市治理体系,应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城市一体化运行和治理平台应用,推动“一张网”全市数字化转型方案实施,提升“城市大脑”的预警、感知、引导等智慧应用能力。如我市某区市场监管局投入使用的智慧监管平台,覆盖了辖区内酒店餐厅配餐中心后厨和仓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时捕捉不戴口罩食材摆放等不规范行为,提前预警避免了违法违规行为出现。鼓励银行以“小切口”积极参与城市智慧治理,如在智慧社区管理中,利用垂直大模型助力防高空抛物、智能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充电桩管理等应用场景建设;在智慧园区管理中,搭建集园区缴费、管理、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线上园区服务平台,支持园区数字化运营,链接园区入驻企业,助力园区生态建设。
(津云新闻记者苑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