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天津市第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会议期间,记者采访了市人大代表、宝坻区副区长、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王浩。
他说,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时提到,中关村发展集团增资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在拓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了成效。这不仅体现了中关村发展集团对于支持科技城项目发展的坚定信心,也进一步提升了科技城的资金实力,让我们能够做好十大服务平台搭建、设立相关基金等具体工作,更好地去打造类中关村的产业环境。
王浩介绍,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一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平台,近年来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根主线,始终着力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推动京津之间的产业体系融合。2024年,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先后落地科技城,产业集聚效果初现。比如,围绕来自北京的奔驰、理想、小米等项目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的产业集聚,为北京的汽车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支撑;在半导体配件方面,科技城也集聚了一批北京企业,为京东方这样的龙头企业提供服务支撑。
另一方面积极融入京津之间科技创新协同。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团队研发的全国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车路云一体化”智能公交线路在宝坻落地,其始发站是宝坻高铁站,终点站是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实现了高铁与科技城之间的无缝连接。这是科技城推动京津研发区域转化的一个生动案例。
王浩表示,新一年,科技城还将在扩大产业组织区域、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园区产业配套设施等方面不断发力,不断开拓创新,推出新的思路与招法来切实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他说:“近年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一直在努力探索在政策方面的‘先行先试’,很多好政策都是基于企业的实际需求,打破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些堵点而颁布实施的。今年,我们准备将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好政策辐射到宝坻高铁站前区域,进一步推动该区域与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紧密互动。”
(津云新闻记者段玮 摄影记者戴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