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 本报记者 姜宝成
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院院长张小伟通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体会到了政府在提升城乡品质建设、改善民生服务保障的多重努力,在务实发展民生事业方面,提到了实施津派文化精品工作计划,这让他对“津派”文学产生了新期待。
在2025年工作安排中,在务实发展民生事业方面,提到了实施津派文化精品工作计划。
“津派文化”概念是在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的重要讲话里面提到的。张小伟说,在近代,天津在中西文化的冲突对立中有限的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底蕴,比如商埠文化、码头文化、买办文化的兴盛,使浓厚的商业气息渗入城市肌体,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形成了天津独特的城市文化。这种丰富性体现在它既有传统性的一面,不失乡土的天津韵味,也有现代性的一面,彰显时尚特色,体现出个性浪漫的色彩,这种多元性特质成为当代作家书写天津的丰厚资源。
进入21世纪20年代,如何拓展津派文化的边界,也是张小伟思考的问题,天津是个丰富的城市,如何书写城市生活,如何书写那些普通市民、外来打工者、海归英才,这些都让他对“津派”文学抱以期待。他认为,面对这个局面,必须从加大扶持力度做起。比如说建立“津派”文学创作扶持制度、扩大文学公共服务、开展“津派”文学创作调研、深挖理论基础、加强“津派”文学的影视转化,实现这种“跨界”“破圈”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