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我国首家以资源循环利用作为主业的央企,2024年在天津落户,不仅是国家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布局的重要一步,也为天津市绿色低碳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市再生资源加工利用能力不断增强,但是目前行业审批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为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优化市场准入,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我建议完善天津市资源循环利用审批制度。”市人大代表、拾起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奕表示。
“危化、危废资质审批制度不完善,中试项目和基地审批流程复杂且耗时较长等问题仍然存在。”陈奕代表认为,我市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实行总量控制,企业申请相关资质存在困难,特别是电子化学、线路板拆解等企业生产和处理过程中,涉及废油、废酸、废碱等危险废物的回收再利用,企业即使获得点对点定向利用处置证,也仅能开展回收业务,影响税务手续办理,导致产品无法销售。此外,随着新型固废处置内容和技术不断迭代,越来越多的中试装置、项目,因涉及热解等解聚工艺,需按照一般工业项目进行环评、安评、能评等审批,耗时较长,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迭代发展。化工中试项目安全管理经常涉及变更管理。中试产品每改一个品种,就需要做一次安全报备和环评报备,程序十分繁琐,同时存在新产品没有参考标准等问题。目前针对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的环保管理政策尚未充分考虑技术研发和中试阶段的特殊需求,在实验阶段强制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且未将企业再回收装置降污染效果考虑在内,不仅耗费企业大量时间与资金,还严重限制技术创新。
对此,他建议,完善危化、危废资质审批制度。强化应急、环保、审批等各部门协同,细化危化、危废资质部门职能,明确园区准入标准,优化审批流程。危废经营资质在实行总量控制前提下,进行动态调整,定期调出业务停滞、违法违规企业。探索对于再利用处置过程中废弃的催化剂、硫酸、双氧水、氨水、树脂等危废,由资质审批改为定向监管,减少审批流程,推动循环业务快速开展。
在优化中试项目审批流程方面,落实《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小试基地,制定中试项目和基地管理办法,优化安评、环评等审批流程,在不超出中试基地整体安评、环评框架的前提下,对于不涉及化学反应的中试项目,免安评、环评审批,涉及化学反应的中试项目,简化审批要件和手续,缩短审批时长。支持中试装置完成中试后,按照工业化生产的有关要求转为生产装置,设立专项环保指导与豁免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中试项目给予适度豁免或简化环评流程,提供必要的环保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记者 岳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