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缸鱼年画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学勤为市民读者手写祝福
绘制缸鱼年画70余载,他是中国唯一以“粗活儿”形式绘制杨柳青年画的民间艺人,被誉为“年画活化石”。
在一张木案子上,用蘸子往版上涂色,盖上画纸,均匀地一压,版上的画就拓在了纸上,一个“坯子”就完成了。“以前我们就一百张、两百张地往上压,刷完一层再翻过来刷另一层,一张张年画就这么印出来,然后放在门扇上,经过精细绘制和上色,以及最后的调整修改,一张‘缸鱼’就成了。”正在为年画上色的王学勤,虽然已经九十高龄,但依旧登上凳子,身手利落。
九十岁的王学勤老人绘制缸鱼年画70余载,是中国唯一以“粗活儿”形式绘制杨柳青年画的民间艺人,被誉为“年画活化石”。虽然早已搬进新房,王学勤家里的布局还是和以前平房一样,专门留出一面墙来摆门扇,这一扇扇的门上挂着一幅幅印刷好轮廓的毛坯。他在这些门扇前绘制上色和修改。每一条缸鱼都要上十几道甚至几十道颜色。“现在年纪大了,刻不了多少样子了。”王学勤说,自己手头有十几种版样,有一些木案子是从祖辈那传下来的。
说到年画的制作,王学勤指着自己的调色盘说,“缸鱼年画的颜色很关键,怎么调,要靠几十年的经验,年画的形状、颜色、火候都在心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