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在第135个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刚刚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的国网天津电缆公司电缆运检第四中心运检四班班长张华和往年一样,带领班组成员在天津延吉道220千伏电缆隧道开展特巡,用劳动“迎接”劳动者的节日。

“考虑到节后气温攀升,电网负荷会增长很快,我们提前对电缆隧道内各类传感器再做一次特巡,确保数字孪生系统可以实时掌握隧道状态,为迎峰度夏做好准备。”张华介绍。

十六米深的地下电缆通道,没有旖旎春色,只有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条条“城市动脉”和巡视队员们回荡悠长的脚步声。张华带领大家仔细检查所有传感监测设备,盘查灭火器压力值是否正常。
“大家检查的时候要多用心,一定让设备以最佳状态迎接夏季大负荷考验……”
“用心”是同事们听张华说得最频繁的词,也是张华28年职业生涯,从一名普通电缆检修工,成长为“全国劳模”“创新带头人”“金牌教练”的诀窍,更是他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真实写照。

勤学实干砺恒心
父亲是木匠,外祖父是修表匠,耳濡目染得到“心灵手巧”传承的张华进入电力系统工作的第一志愿,就是“动手能力”要求最强的电缆专业。没有显赫的学历背景,这个不服输的内蒙古汉子就把所有时间精力用在“学知识 长本领”上,白天他“博众家之长”,和每位前辈学电缆检修、试验、故障查找技能,晚上他就扎在书本里提升理论基础,很快张华就从中级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电缆技师。彼时正是世纪交替,天津城网改造的高峰期,大量架空线路入地,让张华有了用武之地,也让他“用心”的潜质在工作中开始“发光发亮”。
一次张华和同事们为开闭站内新投运电缆做试验,开关柜内狭小的空间让试验电缆终端头与柜体之间很难保持足够试验距离,过度掰弯电缆又可能损坏终端头,带来后期运行隐患。张华开动脑筋,距离不够,就给电缆终端头做个“绝缘帽子”。通过查询资料、设计图纸、挑选材料,最终设计制作出了电缆耐压试验套筒,很快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用“小发明”解决工作中的“大难题”。
初尝创新成果得以推广的喜悦,张华从此“一发不可收”地走上了“蓝领创客”之路,他自学机械加工和电气焊知识,自费购买机加工设备,每天沉浸在发现问题、设计图纸、制作模型的创新循环中,很快他从个人“单打独斗”变为“带队攻坚”,先后带队研发各类创新成果30余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项、发明专利9项,十余项成果在全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中电联、天津市总工会、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等机构组织的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中获奖。历时四年研发的高压电缆接头剥切打磨自动化处理机器人在天津地区20个现场实用,完成接头制作200余组,剥切精度由1mm提升至0.4mm,打磨精度一致性提升90%,效率更是比人工提升了三倍多,成果获评全国职工“五小”优秀创新成果,实现了“机器替代人工”,为超大城市数智化电缆网建设注入新质生产力。以张华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评“天津市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服务民生践初心
“电缆是城市动脉,一旦有故障影响面积大,要求我们电缆工‘随叫随到’。”张华坦言,当年谈恋爱时就和妻子说,自己工作性质很“特殊”,要“随时待命”,会缺失很多陪伴家人时间。工作28年来,从寻呼机到手机,他从未“断联”过,铃响三声必接通,电话接通10分钟内一定在奔赴抢修现场的路上……
2017年8月的一天,张华和同事们赶赴芥园道一处电缆抢修现场,打开工井井盖一瞬间,大家都被熏得倒退了一个趔趄。由于雨水井外溢,污水倒灌入电缆工井内,再加上盛夏高温,让井下产生了大量腐臭有害气体。虽然经过抽水排风,气体含量是合格了,但是浓重的异味却久久挥散不去。想到故障电缆的那头,连接着上千居民家庭和几十个重要用电企业,张华没有丝毫迟疑,毅然带头下井,历经20个小时连续作业,顺利完成抢修任务,恢复了电网正常运行方式。
“咱电缆工干的就是‘上天入地’的活儿,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是基本素质!”从十米高空平台到地下两米工井,张华完成了上千次电缆安装检修作业,从未发生过一次安全违章和工艺质量问题,成为同事们最信赖的“现场压舱石”。
作为国网天津电力(电缆同芯脉动)心连心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长,张华除了经常“跑断腿”,还要“磨破嘴”。2021年10月,在天津市锦江路道路周边开展老旧电缆改造工程期间,由于担心施工破路影响百姓出行,张华带队走访周边上百户居民、商铺,做好解释沟通,征集大家意见,设置施工临时通道。但是在一家临街肉铺,张华“碰了钉子”,由于担心施工扬尘弄脏货品,老板说什么也不同意门前施工。张华耐下性子向对方解释工程重要性,施工期间每隔10米安放喷淋装置,绝对不会影响商家做生意。最后张华拍胸脯保证:“您放心,干活儿时有一块肉弄脏了,我自己掏钱买走,都包了!”看到张华这么有底气,老板欣然同意了施工。
“将心比心,咱们干的是服务百姓的好事,就要把好事办好,让百姓叫好。”张华说。
由于积累了多年检修、运维经验,张华在每次重大保电活动中都肩负着一线值守的重要责任,从零下38℃的十四届全国冬运会到零上38℃的夏季达沃斯保电,张华把天津电缆人专业、敬业的精神面貌带到了祖国边疆和国际盛会上,得到了兄弟单位和外国友人的交口称赞。
授业解惑传匠心
“电缆安装是个‘良心活’,加工的电缆接头安全运行几十年不出问题,就是电缆工人最高的荣誉。”张华经常教导徒弟们,电缆安装后深埋地下,只有电缆工自己知道是否做到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想要每次干完活能心里有底,踏实睡觉,就要掌握真本事。”张华带领青年员工一步一个脚印“练本事”,从扎马步开始练稳底盘,用钳子每天掐几百段废旧铅丝练手劲,用锯子锯几十片废旧铜芯练臂力。徒弟们喊他“师傅”的少,喊他“华哥”的多,因为他不仅关心青年人工作生活,更是“实打实”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创新思维传授给青年人。
一代工匠一代艺,代代匠人传匠心。“以前我的师傅们骑自行车、摩托车巡线,我们这代人开车巡线,现在青年人用无人机巡线,时代在变,工作方式在变,但是咱们电缆人恪尽职守、敬业奉献的责任心始终不变。”张华总是这样教导青年人。
在张华带领下,那些曾经“文弱”的大学生都成长为手握城市动脉“手术刀”的电缆医生,在手臂粗的高压电缆上“精雕细琢”,在十米高空和城市地下捍卫光明。同时越来越多青年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张华连续两年作为领队带领电缆青年蝉联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电力系统运营与维护赛项)冠军。2023年,张华作为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电力系统运营与维护赛项)教练组组长,带领2名青年员工积极备赛,2名员工一举斩获国网首枚金牌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央广网报道他的事迹《探访“大国工匠”背后的“良匠之师”》。同年,在张华的带领下,3名青年骨干在全国电力行业电力电缆安装运维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个人、团体奖项。近年来,张华示范带动了电缆专业230人通过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认定,85人新增中级职称级以上称号,15名员工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
用心工作、用心为民、用心育人,回顾28年职业生涯,张华坦言他的诸多荣誉只因比别人多“用心一些”。也正是千千万万在城市角落,于黑暗中输送光明,于寂静处守护团圆的电力人,“用心”点亮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津云新闻记者 刘畅 通讯员 郭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