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
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伟大出自平凡”的真谛
张华 找到“钥匙”的“蓝领创客”
张华是国网天津电缆公司电缆运检第四中心电缆运检四班班长,他告诉记者,自己是1997年中专毕业进入单位,成了一名电缆检修工。“学历低不要紧,身边的师傅和同事就是我的活教材。白天一起干,晚上自己钻”。张华说自己这样做,现在也是这样教徒弟。

提起自己的第一件创新成果张华聊得多了起来。他告诉记者,分布在机动车道及人行便道上的电缆工井井盖经常出现丢失,又不可能靠人工24小时盯守,公司上上下下都犯了难。在日思夜想解决办法当中,他的注意力被消防栓防盗方式吸引了,“同样的防盗机构是不是也可以应用到井盖防盗上?”带着满脑子的设计方案,张华自告奋勇破解这一难题。
张华说,记得那段时间,自己不是在工区的院子里,就是蹲在离工区最近的几个电缆工井旁,全神贯注地测量着工井井盖尺寸,用改锥、扳手反复拧着。自己的桌子上也堆满了亲手绘制的井盖设计图纸,从尺寸到形状、从材料到组装方式,改造方案设计了不下十种。直到两个月后的一天,同事们看到张华满是老茧的手里出现了一个造型奇特的扳手。“大家看,这就是我设计出的新井盖的‘钥匙’,有了它,咱的井盖谁也偷不走!”原来,张华对井盖的开盖机构进行重新设计,将螺栓帽的形状改变成五角形,只有用他手里这把专用开盖扳手才能打开。“新型防盗检修井盖”这一创新项目获得天津市总工会、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天津市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并取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凭借这个项目,张华自己也在2010年被天津市电力公司评为“十佳员工创新能手”。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响当当的电力“蓝领创客”,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记者 解菁
图片由国网天津电缆公司提供
张鹏 年维修1300余次的“硬核”卫士
张鹏,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维保中心维修工,主要负责流动机械内燃机和电器的维修。20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对港口事业的热爱和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成为新时代技能型、知识型港口工人的典范。

2003年,张鹏进入天津新港赛挪码头有限公司,成为一名门机维修电工。面对码头庞大的作业设备,19岁的他显得有些束手无策。他白天泡在现场,仔细观察设备运行细节,晚上挑灯夜战查资料、看图纸、做笔记,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充分融合,不断摸索、钻研。张鹏从一名普通的初级维修电工逐渐成长为高级维修电工,成为团队中不可多得的技术尖兵。2010年由于公司整合,张鹏转型成为一公司维保中心的一名内燃机维修工,新的环境、新的岗位。
不论白天黑夜还是周末假期,张鹏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硬核”抢修任务现场。
2019年一个周末的晚上,张鹏正陪即将升学的孩子复习功课,突然接到紧急电话:“现场一台轮胎起重机出现故障,这条作业线是动态船舶,得抓紧时间抢修出来。”“我马上到!”张鹏挂断电话直奔公司。
到达作业现场,张鹏和同事们立即开展故障排查……最终,动态船舶顺利保住了船期,赢得客户的赞许与信赖,而像这样的抢修任务,对他来说早已习以为常,无论白天黑夜,还是严寒酷暑。作为段长,仅2023年一年,张鹏就带队完成1300余台次的维修任务,加班40余次,累计夜间抢修15次。
在“孔祥瑞”杯技能大赛中,张鹏技压群雄,先后三届获得内燃机维修组冠军,同时荣获集团级、公司级先进生产工作者和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港口机械“硬核”卫士。
记者 李文博
图片由天津港集团提供
项春哲 自研游津攻略的网约车司机
每天早晨7点左右出车,晚上7点左右收车,这就是网约车司机项春哲的日常,“开网约车已经占据我生活中大部分时间,也正是我热爱这份工作,所以才有了这份坚持”。今年,项春哲获评天津市劳动模范,在他看来,这份荣誉是继续服务好乘客的动力,更是大家对他的认可。

今年48岁的项春哲跑网约车已经9年了,“我之前在一家海上消防救生设备检验公司上班,给船舶做海上救生设备检验,工作时间不但没有节假日,而且总和我在做的公益项目时间冲突。”项春哲说,“当时公益团队的朋友介绍我开网约车,工作时间比较灵活,而且不耽误做公益。”
项春哲告诉记者:“做服务行业,大家休息的时候就是我们工作的时候。”逢年过节,项师傅一如既往出车。“春节时,我每天都出车,这会儿正是人们用车的时候,需求比较大。等到春节过后,找时间休息一天就行”。
出车头一天晚上,项师傅总会把车整理得干干净净,“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每天驾车也会注意休息。我每天至少要接30多单,忙起来最多接过50单。开网约车的同时,我们也接触到不同的乘客,大概有60%多的订单与火车站、机场相关。”不少外地游客都会在乘车时询问他,在天津吃的、住的、玩儿的地方。“我总结了一些攻略,比如我们天津的特色美食、特色景区,还有住哪里出门游玩更有性价比,当然有些地方不用花钱的就能逛,我也会提前告诉乘客,每次下车后,乘客都向我道谢,且给我好评,这让我感觉到这份工作的价值。”
说到今年获评天津市劳动模范,项师傅表示:“网约车作为服务行业,我有责任和义务将我们城市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乘客,让他们知道天津是个美丽的城市,天津人也真诚而热心。”
记者 张珊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孙艺璇 每天20000+步数的客运微笑天使
“请问,天津到成都东的列车在哪个检票口检票?”“去哪里能取纸质车票?”“老人行动不方便,能帮我把老人一起送上车吗?”“一起走的朋友还没到,怎么改签下趟车?”……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站的客运员孙艺璇在当班的时间里,随时都在帮旅客解决问题。

1993年出生的孙艺璇,已经是天津站客运车间的“老人”了,自2013年8月入路参加工作已有12年,面对旅客,她总是笑脸相迎。“整个车站都是我工作活动的范围,天津站进出的客流比较大,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我们的职责就是妥善安排好每一位旅客。”孙艺璇告诉记者。
在候车大厅巡视时,她总是主动询问旅客是否需要帮助,为带小孩的旅客找到舒适的休息位置,给身体不适的旅客送上热水和常用药品。有一次,一名独自出行的儿童在候车大厅与家人走散,急得大哭。孙艺璇立即上前安抚,耐心询问孩子家人的联系方式和相关信息。她一边通过广播寻找,一边陪着孩子等待,最终成功联系上了孩子的家人。孩子父母赶到后,对她连连道谢。在孙艺璇看来,这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职责所在,我会尽力帮助每一位旅客。”
车站客运工作不分昼夜,节假日更是繁忙。孙艺璇每天工作下来,在车站范围内,她走路至少2万步,多的时候能达到3万步。“我们是上24小时休48小时这样倒班,但是在客流高峰期,比如春运,大家也轮流加班,上完24小时班后,又要参加联劳,旅客特别多,忙起来水都顾不上喝”。
今年孙艺璇获评天津市劳动模范,“确实挺意外的,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感觉这个荣誉很厚重,凝聚了旅客们对我的认可。这份荣誉也是我的动力,以后我会更加努力,服务好每位旅客。”
记者 张珊珊
图片由铁路部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