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看见阳台上的茶花女 广场石凳是天然VIP坐席“有故事的演出”串起天津历史文化脉络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今晚报 作者: 编辑:焦若玉 2025-06-04 10:42:00

  端午假期,两场沉浸式演出在天津两大地标隔空对话——意风区马可波罗广场的意大利歌剧《茶花女》与金街大铜钱广场的话剧《日出》,以“有故事的演出”串起天津的历史文化脉络,以戏剧和歌剧升级打造出独特的文旅场景。

  戏剧之城 建筑即舞台

  始建于20世纪初的马可波罗角楼阳台,在端午假期成为意大利歌剧《茶花女》的天然舞台。漫步在意风区的街道上,观众们一抬头,便能看到“阳台”上精心梳妆的“茶花女”,《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普罗旺斯的陆地和海洋》等经典咏叹调在意风区回荡。端午节三天的6场演出,《茶花女》吸引上万观众驻足观看,广场的石凳成为天然VIP坐席,露天餐厅的游客随着《饮酒歌》的唱响举杯欢庆。观众李丹表示:“在意风区看到意大利歌剧,契合度太高了!”

  由《茶花女》打造的沉浸式歌剧文旅场景,使得距离意风区不远的李叔同故居也有了更高人气,作为中国话剧先驱,李叔同也曾出演过《茶花女》中的角色。

  假期中,早已成为天津“戏剧名片”的沉浸式话剧《日出》再次上演。在金街大铜钱,当黄包车拉着“陈白露”驶入现实场景,当原兴业银行露台和观众形成戏剧互动,曹禺的经典作品再次走出剧场,在人气高涨的金街呈现出“隔街相望”的戏剧张力。也因为这出戏的不断出圈,使得曹禺故居的参观人次也有了不小的提升。

  从张园的《宋美龄耳环丢了》到曹禺故居的《寻找戏剧家》,再到《日出》和《茶花女》,“戏剧IP+历史建筑+在地文化”的模式,正推动天津从“景点旅游”向“场景文旅”转型。当《茶花女》的咏叹调飘过马可波罗广场,《日出》的经典台词回荡在金街的砖墙之间,市民游客收获的不只是一场演出,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体验。

  创新打造城市空间

  戏剧家彼得·布鲁克曾经写道:“可以把任何一个空的空间,当作空的舞台。一个人走过空的空间,另一个人看着,这就已经是戏了。”意风区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刘嘉鹏告诉记者:“《茶花女》的演出是以歌剧的形式将意风区的消费场景和活动场景串联,是意风区吸引游客的又一次尝试。经过创新场景和提升改造,今年以来周边店铺的业绩均有10%-30%的提高。未来我们希望联合多方资源,将《茶花女》打造成常态化演出项目,并探索市场化运作。”

  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创新打造城市空间不止于此。刘嘉鹏表示,意风区正在调整运营思路,将利用空置空间转向文化类和策展类项目的尝试,“比如举办快闪、临展、读书、运动骑行等小型项目,目标是使客流更具象和社交化。”端午节期间焕新开放的圣心艺术中心,将创意展览与年轻人的兴趣连结在一起,正是这样的尝试。(记者 王轶斐 摄影 记者 姚文生)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