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清晨的天津港,巨轮停靠、桥吊繁忙,一个个集装箱被精准吊装至货车,满载铁矿石、机械设备、跨境电商货物的车辆有序穿梭在港区。作为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这里是天津新港海关关员日常工作的“主战场”。
在港区查验平台,查验关员赵根源手持查验终端,海关“智能查验助手”正弹出一票进口膨化食品的查验任务提示。“清单式检查自动标注需重点核对企业注册信息、包装及标签、木质包装检疫、涉关项目检查等内容。”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查验终端拍照录证,对照屏幕上清晰列出的查验要点逐一核查。不到10分钟,他便完成查验,在终端提交“查验未见异常”结果,系统同步将放行指令推送至企业与港口物流系统。
“以前查验可没这么高效。”赵根源回忆道,“过去要登录多种系统查询监管要求、风险预警信息、历史案例资料等内容,遇到复杂问题得反复查阅资料、多部门沟通请示,光准备工作就至少30分钟。现在有了查验助手,系统提前整合报关数据、智审信息、舱单提示等内容,甚至会标注出易出问题的关键项,就像有个‘专业顾问’在身边,不仅省了时间,还能避免遗漏重点。”
这样的高效体验,天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深有感受。“检查助手还有便捷通关措施的提示功能。例如进口粮食,检查助手会提示关员企业申请附条件提离的情况,满足条件的货物就可以提前放行,大幅提高通关效率。”
这一变化,源于“十四五”期间,天津海关加快推进的水运集装箱智慧货管场景链建设。与海关传统查验模式相比,“智能查验助手”能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根据不同商品特点,以专家视角,按照查验作业流程和要点,给予现场关员精准式、伴随式的提示和帮助。
现场关员开展查验的同时,在天津新港海关视频监控中心的关员,正紧盯大屏上的实时图像和报警数据,对进口船舶抵离港、货物装卸船、集装箱堆存等进行动态监控。
“面前的这面大屏最多同时展现72路摄像头信号,之前我们完全监控一遍码头情况,需要人工切屏45次。”业务运控中心值班关员张泽豪说,“现在,我们搭建起了三维机器视觉监控网络,能够自主对码头内的车辆、集装箱、人员等目标进行实时捕捉识别监控,并将统计数据和报警信息实时展示在大屏幕上,实现了由过去的‘看得见’到现在的‘看得清’的巨大转变。”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天津海关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实践应用,开发智慧物流管控平台,建设业务运行监控中心,设立智能化风险甄别模型,通过对监管模式的智能化、全方位改革,实现了从提出风险、数据建模、智能分析、生成预警到预警处置的监督管理闭环。
“十四五”期间,天津海关探索建设了涵盖进出口集装箱装卸、运输、堆存、进出卡口全流程的口岸内外贸一体化智慧管控新模式。以对堆存集装箱的监管为例,通过构建场位集装箱电子堆存模型,用颜色就能区分空重箱、内外贸、进出口等情况,鼠标点击任意集装箱,可以实时查看箱内货物属性、申报信息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港口信息、实货数据与海关业务逻辑的交叉比对,能够有效捕捉和预警重点场区内开箱门、空箱超重等异常行为。
张泽豪介绍,“之前发现空箱报警,在处置前我们需要人工24小时对集装箱进行重点监控。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智慧物流管控平台对重点集装箱进行实时监控,集装箱出现非法移动、非法开箱门等系统会立即弹出报警提示。”最近,该关查发了进境的集装箱空箱夹带粮食1.35吨,现场开箱发现集装箱内有发霉的豆类和活体昆虫,有效守护了国门生物安全。
此外,智慧海关还与智慧码头正在深度融合,海关监管指令嵌入码头的无人自动化装卸、物流等作业环节,利用车载式无人集装箱机检设备,顺势开展机检查验,全程无需人员到场,实现“无感”通关。
“通过海关的智慧物流管控措施,有效提高了港口作业效率。今年9月,我们高效完成大型集装箱船舶‘地中海阿林娜’号23534标准箱装卸作业,刷新了天津港集装箱船舶单航次作业量历史记录”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天津海关将坚持高效服务与风险防范并重,不断巩固“智慧海关”建设成果,为维护国门安全、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津云新闻记者 吴宏 通讯员 刘成 申大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