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福建泉州开赛。
与其他创新创业大赛不同,参与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选手,既有高校的科研经历,也都在企业设置的博士后工作站进行过项目攻关。因此,比赛在聚焦国家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也贴近企业需求,便于成果转化。竞赛共设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7个类别,其中,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节能环保都是今年新增的项目。共吸引国内外1700多个项目参赛。
天津代表团中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127个博士后项目,逐一亮相。眼前这个机器人,由天津大学博士后李艳华和滨海新区阿童木机器人共同研发的,最大负载达到200公斤,而且能完成躯干扭转等复杂动作,在生产汽车零部件时,能够兼顾左右两边的生产线,降低成本。今年5月,市人社局等部门,将项目纳入重点服务名单,帮他们对接了更多场景,阿童木机器人也准备在滨海新区泰达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园,进行落地生产。
大赛还同步举办了签约活动,天津企业质谱生物和中医药大学,将在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医药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天津力神和钠坤碳源科技,将在新能源电池上进行技术创新,两个项目都会在天津落地转化。以本次大赛为契机,北洋海棠基金还为本市博士、博士后创业增加了1亿元基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