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10月30日,由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主办、都市频道承办的“2025天津(国际)养老服务业重博会暨天津农商银行·2025京津冀都市重阳重博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N2馆温情启幕。

活动现场,市民政局携手京津冀三地及全国27个省市的民政部门、老龄产业协会、优秀养老企业、科研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养老服务产业。值得关注的是,京津冀三地老龄产业协会现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三地养老服务协同机制进一步深化,将在资源整合、服务标准统一、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合作。
京津冀协同发力
共推养老资源互通与成果落地

作为本次系列活动的开篇重头戏,当天上午举办的“2025京津冀康养资源推介暨天津市养老服务专项成果发布活动”,聚焦京津冀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核心目标,通过政策解读、成果发布、案例分享等形式,搭建跨区域合作交流平台。

在京津冀养老协同专题发布环节,三地行业组织负责人分别亮出“特色答卷”:北京养老行业协会智慧养老分会推介京津冀智慧养老典型案例,据悉北京养老服务网累计访问量已突破6400万,整合1500家驿站、620家机构资源实现“一网通办”,智慧养老院AI应急系统对跌倒、火灾等风险识别率达98%,夜间事故处置时间缩短至5分钟,压电传感床垫、巡检机器人等设备更是大幅提升服务效率与安全性;天津市养老服务促进会发布京津冀十条精品康养旅居线路,线路以“文化为魂、共享为骨、康养为体”,覆盖北京中轴线探秘、天津租界风情、河北红色记忆等主题,融合“吃住行娱疗养学用”八大服务维度,同时联动内蒙古、广西等地拓展旅居场景;河北省养老服务业协会则聚焦“京畿福地 老有颐养” 主题,推介11家河北优质康养点位,这些点位分布于怀来、北戴河、燕郊等核心区域,涵盖综合医养、旅居康养、田园养老等模式,部分机构还联动海南打造“冬南夏北”旅居服务,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养老服务网络。
此外,广西民政厅推介的自然疗愈与多元文化融合的康养旅居资源,为跨区域养老资源互补拓展新空间。
关注养老金融
构建养老财富智能化管理体系

活动现场,天津市养老服务与保障学会会长、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养老与健康保障研究所所长朱铭来教授,以养老金融为视角,发布《天津市养老产业整体发展趋势及典型案例分析》专题报告。报告指出,当前天津农村居民养老财富储备水平偏低,养老金需求与给付存在差距,且居民养老金融产品投资偏好集中于低风险、高流动性类型;对此,报告建议构建养老财富智能化管理体系,短期内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推广低门槛弹性金融产品,中长期依托京津冀协同优势,打造适配超大城市老龄化的养老金融示范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理论支撑。

现场多家金融机构也设立了专属服务区。深耕养老金融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员,针对老年人关心的“如何规划养老”“遗产传承怎么办”等个性化问题,通过发放手册、现场演示等方式开展科普。其中,天津农商银行作为拥有75年历史的“津门老字号”,也将曾经的“信用社”场景带到了现场,为老年群体提供了一个回味“金融记忆”的打卡点。
聚焦认知障碍照护
科技与医疗共筑“脑健康防线”
针对老年群体高度关注的认知障碍问题,活动特设“认知障碍专题发布”环节,邀请基金会、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及企业专家,从筛查、干预、照护等全链条分享创新方案。

天津市福老基金会分享了天津市社区认知障碍筛查结果,数据显示通过眼动和步态检测仪器,已检出天津老年人认知障碍发病率为16.7%,该“无创伤、低成本、可推广”的筛查方式,有效解决主流检查不适配社区场景的难题,为认知障碍早期发现提供可行路径。此外,还有来自医院、养老机构、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从医学研究、服务创新、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参考方向。

此次重博会期间的养老服务系列活动,不仅是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一次成果展示,更是全国养老产业资源整合、模式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未来,随着政策协同、科技赋能、资源互通的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将朝着更高质量、更具温度的方向发展,为广大老年人打造更加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津云新闻记者 马立杰 摄影 戴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