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塑造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日报 作者: 编辑:李娜 2025-11-10 07:46:00

内容提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突破。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重大突破,是推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遵循“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大原则,破除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为催生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突破。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重大突破,是推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遵循“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大原则,破除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塑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为催生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改革是加快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关键一招”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新质生产力之“新”主要体现在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新型生产关系之“新”主要体现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原有生产力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生产关系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有些会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这就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推动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因此,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与“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深度契合。

  新质生产力在发展过程中,既会面临已有体制机制障碍的约束,也会面临创新体制机制供给不足的困境。塑造新型生产关系,一方面包括对原有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革新,例如通过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加快科技成果在具体产业领域和产业链的应用,实现传统产业优化提升;另一方面,塑造新型生产关系包括以科学思维前瞻性谋划更加先进的生产关系,引导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发展。例如《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探索多元技术路线、典型应用场景、可行商业模式、市场监管规则等举措,是在深刻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而无论何种改革方式,都是以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更好相适应为目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关键环节统筹谋划和推进改革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这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规律。“十五五”时期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需要聚焦关键环节、注重突出重点、落实改革举措,在产业、科技、经济体制上协同发力,不断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既需要各类创新要素的投入,也依赖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统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人才要素支撑。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搭建起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桥梁。

  先进生产要素高度集聚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生产资料配置在生产关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人才、数据、技术等先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建议》提出,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具体到新质生产力发展层面,要注重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作用,持续深化要素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等,健全先进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机制,引导先进生产要素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关键领域集聚,持续激发先进生产要素活力、扩大要素集聚的乘数效应。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载体。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夯实实体产业根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支柱产业。“十五五”时期,要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构建更好促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不断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健全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优化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推动产业体系沿着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根基。

  把握好“三个更加注重”的改革方法论加快形成新型生产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把握好运用好科学的方法要求是关键。这要求我们总结好、运用好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实践经验,不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立足世情国情,把握好“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这个方法论,破除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第一,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塑造新型生产关系,涉及国民经济循环中生产、交换、流通、消费的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的广度、深度、难度前所未有。这需要我们坚持系统观念,抓好系统集成、加强整体谋划,统筹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领域的重点改革任务,实现社会生产关系向新型生产关系的整体性突破、系统性重构。

  第二,更加注重突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千头万绪,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必须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统一。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关键问题和重点环节集中发力,在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实现以改革加快形成新型生产关系的目标。

  第三,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改革要重谋划,也要重落实。要根据“十五五”时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任务,明确改革任务分工,健全上下贯通、协同合作的工作推进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把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作为新型生产关系建设水平的衡量指标,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作者栾江 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