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市民孙大姐住了40多年的老“伙单”,经常在厨房忙活,洗菜池的位置和高度,都不太方便。10日,随着和平区老旧小区完成改造,老“伙单”也变样了。
市民孙大姐住了40多年的老“伙单”,经常在厨房忙活,洗菜池的位置和高度,都不太方便。10日,随着和平区老旧小区完成改造,老“伙单”也变样了。
市民孙爱华所说的,就是自己住了40多年的伙单,卫生间、厨房都是几家共用。房屋位于和平区赤峰道36到38号,建于1971年。住的久了,有时候下水管漏水、墙面会返潮,而且,对于孙爱华来说,厨房的洗菜池离灶台远,位置也太低,岁数大了,总弯腰不方便,她一直想改改。但就像孙阿姨所说的,一动就涉及到4户邻居,方案得大伙都同意。
像这样的老伙单,在和平区还有不少,今年也首次被纳入了民心工程,一共330多户。楼里住的既有四五十年的老居民,也有新搬进去的年轻租户,几乎每户需求都不同,还有的干脆搬走了。启动改造,首先得大伙一块碰方案。让民心工程改到百姓的心坎里,区住建委联合网格员,一家一家的收集需求,凑大家都在的时间,一块商量怎么改,都是一层一个办法。像孙爱华家这层,就根据大伙的需求,统一更换了上下水管,又根据孙阿姨的需求,把洗菜池挪到灶台旁边,方便了不少。10日,全区旧楼改造全部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