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北方网讯:11月10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委专场。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王志林介绍,“十四五”时期本市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情况。

王志林表示,“十四五”期间,本市坚持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方向,围绕“集群带园区、园区联镇村、镇村串链条、链条聚主体”的发展思路,加快构建乡村产业发展体系,大力推动产业融合互促,主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载体。本市先后创建奶牛、小站稻、蔬菜、虾4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滨海新区、武清、静海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宁河区岳龙镇、蓟州区下营镇、北辰区西堤头镇等7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1.4亿元,吸引社会资本投资80余亿元。
二是壮链条。以载体为支撑,健全完善种业、研发、加工、物流、营销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集中力量打造了小站稻、蔬菜、生猪、奶业、水产5个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均超百亿元。比如,天津地标农产品“小站稻”,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5.4亿元。同时,围绕镇域特色产业,深耕细作延伸发展出水果萝卜、鲜食玉米、食用菌、山楂、蓝莓、葡萄等17个亿元级特色单品子链,推动“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
三是育主体。聚焦主导产业,聚集资源要素,以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为抓手,协同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培育认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9家,其中国家级23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1万家以上,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5个,通过“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模式,构建上下游相互衔接配套的全产业链条,促进企业经营、合作经营、家庭经营协同发展。
四是强品牌。积极探索特色农产品品牌化、精品化、高端化发展路径,统筹资金支持品牌主体选种繁育、扩产增效、仓储保鲜、品控溯源、拓展市场。“津农精品”销售额和品牌溢价率逐年增长。比如“沙窝萝卜”,通过分级定标、分品定价、网络销售、仓储物流、品牌保护等举措,2024年销售额达到2.5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地头收购价格也增长一倍以上。
五是兴业态。依托12个乡村旅游重点片区,重点打造一批示范性、标杆性旅游项目,加快发展民宿经济、研学经济、康养经济、“后备箱”经济等业态,办好民俗节庆、农耕体验等文旅活动和“村BA”、“村跑”等体育赛事,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链条,津南区的迎新村、宝坻区的小辛码头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农文旅融合项目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成为农民骄傲、市民向往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津云新闻记者 段玮 摄影 戴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