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75%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津云 作者:段玮,戴涛 编辑:王圣杰 2025-11-10 22:58:00

  天津北方网讯:11月10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委专场。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汝军介绍“十四五”时期本市农业科技发展情况。

  陈汝军表示,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十四五”期间本市农业农村发展重点任务之一。五年来,本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68%提高到75%,具体工作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种业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果。大力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小站稻育种水平国内领先,培育出“津原89”等高产优质品种50余个,屡获全国性大奖,水稻单产位居全国前列;市农科院团队最新科研成果填补花椰菜高质量基因组研究国际空白,进入世界领先行列;花椰菜杂交品种打破依赖进口局面并出口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成功获批与中国农科院、北京农林科学院联合建设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增2家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和1家国家水产原种场,德瑞特、奥群牧业、换新水产良种场3家企业入选国家种业振兴企业阵型,年产值亿元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达到5家。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进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焕新深度融合,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每年推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100项以上,主要农作物、主要畜种和主导水产品种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9%、99%和85%,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100%。黄瓜品种推广面积占全国华北型品种种植面积80%;肉羊种源推广覆盖全国主产区;鲤鲫鱼新品种占全国新选育品种近20%;推广“七星”“北斗75”等青萝卜品种,商品率提高30%;应用优质河蟹养殖技术,大规格蟹比例提升20%,有效带动农户增收。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设的农业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科技园项目在武清区落地,促进生物饲料、豆粕减量等先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实际生产。

  三是农机装备水平取得新提升。实行“优机优补”“有进有出”政策,将有助于粮油作物增产、农机短板补强的先进机具纳入补贴范围,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加快淘汰高能耗、重污染、安全性差的老旧农机。“十四五”期间,全市共投入补贴资金6.17亿元,带动购机投入24亿元,新增补贴机具6万台,报废旧机具2698台,受益农户超1.6万户。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5%,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保持在98%以上。

  四是智慧农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发展现代都市型智慧设施农业,集成应用信息技术、大数据和智能装备,加快发展楼房养猪、智慧牧场、工厂化水产养殖等集约、高效、绿色的种养殖模式,大幅提高土地和劳动效率。广泛推广智能灌溉、精准施肥技术,认定了37个智能农业示范园区,全市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0.5%。引进赵春江院士团队来津建设天津智能农业研究院,成为全国智慧农业研发高地。小站稻全产业链数字平台、东信花卉智能温室、北辰区鱼菜共生智慧种植、中化农业MAP天津中心等一批数字应用场景落地生根,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津云新闻记者 段玮 摄影 戴涛)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