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谈 | 高校App泛滥与广告横行 别让“智慧校园”变了味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今晚报 作者:宋学敏 编辑:焦若玉 2025-11-14 08:30:00

内容提要:“开学第一周,我下了19个软件。”这句来自网络的吐槽,加上“上大学128G手机都不够用”的调侃,戳中了不少大学生的真实处境。点开手机,满屏的校园应用:跑步、洗澡、签到……连喝开水都得先下载专用App。这并非段子,而是不少大学生的日常。

  “开学第一周,我下了19个软件。”这句来自网络的吐槽,加上“上大学128G手机都不够用”的调侃,戳中了不少大学生的真实处境。点开手机,满屏的校园应用:跑步、洗澡、签到……连喝开水都得先下载专用App。这并非段子,而是不少大学生的日常。

  问题出在“各管各的”管理方式上。高校内部部门众多,教务、后勤、学工各自为政,引进App时缺乏统筹,“一个部门一个App”,导致学生被迫安装一堆功能单一、互不相通的软件,简单的生活流程被强行拆得七零八落。这哪里是“智慧”?分明是折腾。

  更让人心烦的是无处不在的广告。不少由企业运营的校园App,表面服务,实则“收割”。学生常遇到这类场景:在澡堂里满手是水,却得费力关掉烦人的弹窗广告;想接杯水,App却“丝滑”跳转到电商页面。这些企业把校园当成精准流量池,捆绑刚需做变现,吃相实在不太好看。

  说到底,这是一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有些高校把App数量等同于信息化成绩,却忽略了服务师生的本质。只做“加法”、不顾体验,让智慧校园沦为外表光鲜、内里糟心的“花架子”。校园不该是商业流量的跑马场,也不该成为形式主义的试验田。

  治理这种乱象,高校必须主动担责。关键一步是做好“减法”与“整合”。与其推出十几个割裂的App,不如集中力量打造一个多功能、一站式的平台。像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已有成功先例,集成近百项服务的统一入口,真正实现“一个App办所有事”,也收获了学生好评。

  同时,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学校作为引进方,绝不能“一引了之”,而要严审合作方资质、控制广告数量、守住体验底线。对于广告泛滥、体验糟糕的App,要敢于亮红牌、坚决清退,学生的评价和投诉应成为评估这些App最重要的标尺。

  技术本该让生活更简单,而不是更复杂。回想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一张校园卡就能吃饭、打水、借书,虽不“智能”,却高效又安静。技术进步,理应带来比“一卡通”更便捷的体验,而不是反向操作。智慧校园的建设,技术是工具,服务于人是目的。是时候让这些跑偏的App回归服务本质了——别让所谓的“智慧”成为压在学生肩头的“数字负担”。(评论员 宋学敏)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