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5岁入小学,7岁升入初中,10岁顺利考上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不到13岁,他又考取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这个被称为“神童”的孩子,到底是怎样学习的呢?
人的一辈子什么都想得到,往往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不要去追求那种“百分人生”,是张炘炀和父亲一直坚持的信条。
张炘炀每次考试都要丢分,丢分的原因就是部分知识没有掌握扎实,而他采取的方法是战略放弃,不要因为几分、十几分耽误向前学的进度。
这么多年来,张会祥从没有因为张炘炀学习上遇到障碍而对他发火,也从来没有使用过“你咋这么笨呢”“简直拿你没办法”之类的措辞。“搁一搁”“绕过去”的方式,并不是回避矛盾,而是让孩子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让儿子有一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松感。
预习很重要
张炘炀多年来都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次上课前,他都会在父亲的帮助下,先预习一遍上课内容。
预习期间,由父亲帮他找出课程重点。在正式讲解之前,由张炘炀先说一下预习的内容,复述新课程中的重点定义和概念。父亲的“正讲”对张炘炀理解上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矫正。这种学习方法节省了相当多的学习时间,这是快学的奥秘所在。张炘炀说,他一直掌握的原则是,要敢于树立“差不多就行了”的观念。
张会祥说,这个通过预习而快速提高成绩的办法其实是一个“不可多说”的办法,因为毕竟缺乏系统性,他建议家长开小灶,让孩子往前蹿,表面上看起来是个糙办法。物理学上有两个术语,一个是“动能”,一个是“势能”。而这个“往前蹿”的招数,就是对势能原理的运用。从小学就形成的“能快就小跑”的赶超思维,让张炘炀在学习上受益无穷。也许就是“势能”带动了学习上的“动能”。
英语还得反复记
虽然外界普遍称张炘炀为“神童”,但张会祥始终认为,儿子并不是神童,他也需要努力学习,需要突击学习和反复记忆才能牢固掌握英文单词。
当张炘炀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张会祥就已经为他借来了中学的英语课本,并且为他抄录了一大本词汇。而每天背单词就成了小炘炀的一项必做功课。
每次记忆单词时,张炘炀会把批量单词分成不同的小组,一组一组地背,各个击破。所谓分组,就是字母组合简单的为一组,字母组合复杂的为一组,同样字母打头的为一组,按照字母多少搭配的为一组。
特别是在按照打头字母来背诵时,张炘炀会打乱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先将例如“z”和“x”这样单词少的一组拿下,这样三下五除二拿下一半以上后,再主攻“c”这样单词多的组。这样既提高了效率,也不会产生对英语的反感情绪。
“瘸腿”科目迎难而上
其实,张炘炀也有不擅长的科目,计算机是他成绩最差的一门课,有时候甚至不及格。“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鼓励他,大学生要全面发展,一些科目就算一时间并不感兴趣,也需要学习!”在导师张跃辉教授的督促和鼓励下,小家伙突破了心理障碍,在计算机考试中顺利过关。
顽童本色让人又爱又恨
刚入校时,张炘炀初显顽皮的秉性,当时老师为了照顾不同基础的学生,讲课时适当放慢了速度,由于张炘炀理解力非常强,听懂后他就会和周围的人讲话,影响别人听课。老师回忆说,他上课时喜欢问一些简单的逻辑问题,一些没听讲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会非常离谱,每当这时,坐在第一排的张炘炀会在非常安静的教室里“哈哈哈哈”地放声大笑,老师和同学们都对这个聪明活泼的“小屁孩”又爱又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