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他们选择坚守汶川
冒着连日的暴雨,他们一丝不苟的履行职责;在危险与艰苦面前,他们选择了留在汶川。他们是正坚守在汶川防疫阵地的本市第三批援川防疫队,他们将坚守到本月底,也因此成为在灾区工作时间最长、最后离川的天津卫生援川队伍。
发生8.0级地震之后,汶川每天都在发生山体滑坡,暴雨又接连数日袭扰汶川,山区群众随时处在泥石流和滑坡的威胁之下。第三批援川防疫队原本应于6月中旬从汶川县龙溪乡返回天津,而汶川7万多名群众紧急大转移的到来,打乱了天津防疫队原来的返津计划,队员们立即投入新的任务。暴雨每天都会不期而至,防疫队员却没有避雨的时间。安置点位于岷江河谷地带,原是绵篪镇板桥村的一片开阔农田。安置点附近最初只有一个厕所,而且有数百米之远,当然远远不能满足近5千人的需求。厕所的数量和选址都不是简单问题,离帐篷太近会污染环境,太远了不方便又易造成随地大小便情况的发生。雨中,防疫队员们一遍一遍勘查确定厕所位置。农田中虫子多,防疫队员对场地和搭建好的帐篷逐一进行了消毒和杀虫,又紧急对村干部、村医、防疫员进行应急培训。
与第三批天津防疫队同期到达的其他防疫队伍都陆续换防了。22日晚上,防疫队领队陈璐接到市卫生局的电话,告知对口支援汶川的广东防疫队月底才能到达,局里准备再派一批队员接替他们。
而听到准备换防消息后,队员们首先想到的是,由于成都到汶川还需绕行夹金山,这样换防队员从天津到汶川仍要颠簸两到三天才能抵达,不仅耗费物资,而且路途上很危险,前一天四川防疫队来换防的车就被山上的落石砸坏了。陈璐发给自己和其他9名队员一张纸条,让大家慎重思考后写上自己的选择。很快,十张写着大大“留”字的纸条,摊在帐篷中的地铺上。陈璐拨通了局里的电话,说出了防疫队员们的集体选择:“不用换防了,我们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