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渐临近,天津港奥运物资的接卸也越来越繁忙。
2004年9月,天津港迎来首批北京2008年奥运会建设物资,外籍“普冈”轮装载的两部用于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的巨型塔吊设备在天津港顺利接卸并转运北京,从而拉开了天津港批量接卸奥运物资的序幕。此后,大批的奥运建设物资从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汇聚到天津港,天津——这个首都北京主要的“海上通道”,承担起了接运奥运物资的重要任务。
提到奥运物资,人们都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简单说来,一切与举办奥运会有关的物品都统称为奥运物资,它们大到建设奥运场馆所使用的建材,小到各国运动员带来的食物、服装,都是奥运会开办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年天津港公安局奥运物资的接运台账上清晰表明,接运工作繁忙时,一天之内就有三四批奥运物资运抵天津港。
天津所承担的任务不仅是“接”,还有“运”,奥运物资漂洋过海来到天津后,并没有到达终点,这些奥运物资一般都是在天津稍事“休息”后,就必须赶往北京,所以天津港对每一批奥运物资都要完成装卸、储存、押运这三个步骤。不仅要确保物资的完整登陆,还要保证把它们安全运出天津。为进一步妥善做好奥运物资的运输工作,今年5月份,天津港与北京奥组委签订《天津港服务合作安排》。天津港为此成立了奥运物资作业领导小组,负责接收北京奥组委有关奥运物资信息及作业要求,协调奥运物资港口作业事宜。从此,天津港公安局、天津边检站、天津海关、天津检验检疫局、天津海事局等一切与奥运物资接运有关的部门都协调起来,为接运奥运物资开辟“绿色通道”。与此同时,“零待时”、“绿色通关”、“一站式服务”等词语便与奥运物资结下“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