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日前,河东警方抓获了一名以帮人购买经济适用房为由,通过房屋中介进行诈骗的犯罪嫌疑人。令人感到震惊的是,这名疯狂诈骗了6名市民30余万元购房首付款的骗子,竟然是一名只有19岁的中专毕业生。
虚荣
梦想发财一掷千金
19岁的王晓军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中专毕业后,王晓军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通过朋友的介绍,他到酒吧当了一名服务员。
在酒吧工作的日子,灯红酒绿的环境不断地冲击着王晓军的神经。王晓军的工作是推销洋酒,每瓶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的洋酒,有的客人一晚上就消费十几瓶,花费上万元。每次看到有钱人一掷千金的潇洒派头,王晓军就会产生极大的落差:“为什么我就不能穿名牌服装、喝高档洋酒?为什么我就不能大手笔地花钱?”
经过痛苦的思考,王晓军终于“想明白”了,没钱不是因为自己不努力读书、工作,而是因为没有遇到发财的机会。于是,他开始注意一些捞取外财的门道。
计划
在建楼房成“鱼饵”
就在王晓军苦苦寻找赚钱的门道时,“机会”忽然掉到了他的面前。
今年3月的一天,王晓军乘坐出租车到朋友家玩,途中经过位于东丽区的“东城家园”小区时,王晓军觉得眼前一亮。在和司机聊天的过程中,他得知“东城家园”是政府兴建的经济适用房,价格比普通商品房要便宜很多,不过,不是所有市民都能购买,购房者必须持有拆迁证。寥寥几句话,却给王晓军带来了极大的启发。随后,他开始上网查询关于经济适用房的买卖手续和市场信息。其间,他发现一些没有拆迁证的市民也对经济适用房十分感兴趣,想尽办法寻找买房的门路。于是,一个“快速致富”的计划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了。
此后,王晓军开始频繁出没于“东城家园”。通过多次实地“考察”,他发现,“东城家园”里不少楼栋已经开始对外出售,只有15号楼还在施工,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就是它!还未开始出售的15号楼成了王晓军的“鱼饵”,为此,他详细记录了15号楼的房型和面积,以便日后“卖房”所用。
下套
中介登记“生意”上门
“房源”有了,可是到哪儿去找买家呢?王晓军想到了在房屋中介公司工作的同学马超。他马上找到马超,说自己最近认识了一位建委领导,可以通过关系弄到经济适用房,想通过中介介绍,赚点“运作费”。马超一听兴奋不已,马上在中介公司为他登记了卖房信息。
令王晓军没有想到的是,在房屋中介登记的第二天,就有“生意”上门了。原来,马超听说王晓军能弄到经济适用房后,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姑姑。正在为买房四处奔波的姑姑,很快便和王晓军取得了联系。这期间,马超的姑姑与家人也曾到“东城家园”实地看房,由于正在施工的15号楼不能开放,他们只能到其他有相同户型的楼栋考察。看房的结果令他们非常满意,不论是房型还是面积都很合适。于是,马超的姑姑马上和王晓军签订了购房协议,并交纳了首付款5万多元。而王晓军也信誓旦旦地承诺,25个工作日后就可以办理入住手续,房子完工后马上就能入住。
行骗
半月连骗30余万元
第一笔“生意”竟然如此顺利!王晓军兴奋不已。拿到钱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辞掉了酒吧的工作。当晚,他邀请了几个朋友,在曾经工作的酒吧开了一个包间,要了两瓶他曾推销过的洋酒,一直狂欢到次日凌晨。结账时,他学着有钱人的样子,将钞票甩在柜台上,不等找零就扬长而去。随后,他又花钱在外面租了一个单元,并购买了高档家具、家电以及各种名牌服装。挥金如土的感觉让王晓军产生了错觉,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应该是这样的。
没过多久,房屋中介又打来电话,说又有好几个人想买经济适用房。就这样,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王晓军已将15号楼里的6套房子“卖”了出去,收到了30余万元的首付款。为此,他特意拿出一笔钱酬谢了帮他登记的马超。而此时,距离他承诺给马超的姑姑办理入住手续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
穿帮
“金蝉脱壳”终被抓
眼见骗局就要穿帮,王晓军玩起了“人间蒸发”。几名购房者轮番拨打他的电话,但始终找不到人。很快,大家意识到可能被骗了。他们开始分头寻找,最终将王晓军堵在了其租住的单元里。当时,这些购房者还心存侥幸地要求王晓军尽快办理入住手续,否则就退还他们交的首付款。可王晓军知道,自己根本办不了入住手续,而被他骗到手的30余万元早已挥霍一空。怎么办?经过冥思苦想,他想出一条金蝉脱壳的妙计。
随后,王晓军带着几名购房者来到公安河东分局唐家口派出所报案。王晓军声称,自己受酒吧同事张亮委托把房子卖给了几名购房者,并把首付款交给了张亮,但张亮拿到钱后却不见了踪影,自己和购房者一样都被骗了。很快,案件被移交到公安河东分局经侦支队审理。警方经过侦查发现,在王晓军曾经工作过的酒吧从来没有一个叫做张亮的人,而且通过工作获取的大量证据表明王晓军在撒谎!警方随即对王晓军进行了传唤。面对警方的讯问,不能自圆其说的王晓军终于交代了自己利用购房者对购买经济适用房手续不清楚的弱点,先后诈骗6名购房者30余万元的违法事实。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