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天,2008年8月8日晚8点,世界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就要在北京点燃。中华民族百年的奥运梦想就要变成现实。在这世界共同激动的历史时刻,天津,这座走出了四位奥运巨人的城市同样令世界震撼。他们是首倡奥运的张伯苓;第一个中国的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另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篮球之父”董守义和现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他们为中国奥运拼搏的事迹让天津人民在企盼奥运的激动中更多了一份自豪。
张伯苓
张伯苓:中国首倡奥运第一人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为《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作序写道:2008年8月,北京与全中国人民将邀请世界各国人民欢聚一堂,共同庆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林匹克盛事。将圆一个中国人——张伯苓先生一个世纪以前表达的梦想。
南开大学校长、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也是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的创办者。100年前在天津这块土地上,最先表达了中国加入奥林匹克大家庭的美好愿望。1907年10月24日,他在天津第五届校际运动会颁奖典礼上发表了题为《雅典的奥运会》演讲中说:“中国人应该加紧准备,在不久的将来也出现在奥运赛场上。”这是在国家积弱、体育衰微年代,中国人第一次发出的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呼唤和挑战。1908年,他去美国和欧洲考察教育,回国后多次在南开和全市学生集会上通过介绍伦敦奥运会宣传奥林匹克精神,使奥运最早成为天津人的“集体记忆”。
张伯苓的远见说明,天津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同步的,从一开始,天津人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宣传者、参与者,对奥林匹克主义具有强烈的开放性和先锋性。他倡导社会体育、开展国际体育交流,并且一直在中国近代体育团体中发挥着组织者与领导者的作用。1931年,张伯苓主持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被国际奥委会指定为中国奥委会。他还为中国参加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和1948年第十四届奥运会做了大量组织工作,并且在1945年提出了中国举办第十五届奥运会提案。
为了实现中国的奥运梦想,张伯苓以毕生奋斗和追求,传播了奥林匹克理念,推动了近代体育的发展。
王正廷
王正廷:中国首位国际奥委会委员天津是中国最早与奥运结缘的城市。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的奥运生涯就是从天津为起点的。
王正廷,曾先后担任北洋政府参议院副议长、外交总长、代理内阁总理。1896年,即第一届奥运会举行,当时年仅15岁的少年王正廷从上海考到天津北洋西学堂(后改名为北洋大学堂)。当时这所秉承美国教育模式的洋学堂体育活动非常活跃,为生性活泼的王正廷创造了极好的运动环境,他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校内体育运动的骨干,并渐渐成为学堂总教习美国人丁家立倡导新式体育的得力助手,参与天津全市大型运动会组织工作,锻炼了组织才能和领导才能,从而萌生了终生服务体育事业的最初志向。1905年留学日本,1908年又留学美国耶鲁大学。中华民国成立之后,跻身政坛,成为一位职业外交家,同时还一度担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他的这种政教双重身份,使他在中国近代体育团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组织和领导作用。他是远东体协和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简称中华体协)的发起人之一,被推为中华体协主席董事和远东运动会会长,还是历届远东运动会的赞助人。正因为他在国内和国际体育界的广泛影响,1922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十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上,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从此中国便与国际奥委会建立了直接的关系。1931年,王正廷作为主要领导成员的中华体协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为其团体会员。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联系逐渐密切。
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国民政府以中日关系紧张为由,决定不派队参加,中华体协王正廷、张伯苓等领导人也支持政府这个决定。但伪“满洲国”乘机大肆活动,报名参加奥运会,并放言奥林匹克大会“要求‘满洲国’速交国旗与国歌等等”,造谣惑众。这立即引发全国青年学生和各界人士的强烈抗议。在此同仇敌忾之际,王正廷、张伯苓等人经过磋商,一致同意筹经费,派刘长春、于希渭为运动员赴洛杉矶参赛。张伯苓急电国际奥委会,为刘、于补办报名手续,无奈报名截止日期6月18日已过,于是王正廷出面以外交途径和争取国际同情的方式,迫使奥委会撤消了伪“满洲国”的报名资格。6月25日国际奥委会发来“照准”的复电,接纳中国代表团。7月8上午,在上海新关码头举行王正廷向刘长春的授旗仪式。他手执国旗,庄严地向刘长春训话:“此次派君参加世界运动会(奥运会),为开国以来第一次,实含有无穷之意义。予今以至诚之心,代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授旗与君,愿君用奋斗之精神,发扬于洛杉矶市奥林匹克运动场中,使中华民国之国旗,飘舞于世界各国之前,实乃无上光荣也。”
王正廷代表4亿5千万中国人的共同愿望,为刘长春壮行,在中国第一次正式派选手参加第十届奥运会比赛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36年,王正廷任总领队,率141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参加比赛项目的各队成绩不佳,但随团的武术队却以娴熟敏捷、刚健优美的表演,使希特勒和外国人大开眼界,在整个柏林引起了轰动。
1948年,内战正酣,王正廷又一次肩负重任率领中国奥运代表团前往伦敦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由于缺乏资金,代表团住不进奥运村,甚至最后连回国的路费都有困难,作为领队的王正廷不得不以外交官的面子,四处筹款,勉强成全代表团离开伦敦。他为中国确立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推进中国奥林匹克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