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在国展中心举办的2008年中国(南京)特许连锁加盟创业展览会上,南京一商行公开推出一种“官员礼品”,并宣传级别越高的购买者价格折扣越大。很多与会者认为,这家企业的促销行为败坏了社会风气,当地工商部门也将前去纠正。(11月16日《南京日报》)
好重一记“败坏社会风气”的道德大棒。想必在持该看法的人眼里,“官员礼品”俨然成了引诱官员行贿受贿带坏官场习气罪魁祸首,以致它的横空出世,标志官场习气和社会风气堕落的开始。
然而,在笔者看来,官员收受礼品不正之风的泛滥在先,“官员礼品”的应运而生在后,“官员礼品”不过是办事礼为先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映和折射。更何况最高限价区区500元的“官员礼品”尚不具备拉官员下水的威力,更担当不了败坏社会风气的“重任”。单纯将“败坏社会风气”的道德大棒挥向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商人,而不去考虑“官员礼品”存在的市场土壤,以及思考应该靠什么力量去消除这种土壤,显然毫无意义。
实际上,尽管该商家直接在商品上张贴“官员礼品”标签做噱头的销售行为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不得不承认,那些虽无“官员礼品”标签的官员礼品,早就在我们生存的社会中盛行。它们的价格往往远非500元可比。因此,一贴“官员礼品”的标签,官员礼品就开始败坏社会风气是假,社会生活中早已有之的官员礼品,以及它们所代表的那一套官本位思想、办事送礼哲学才是败坏社会风的罪魁祸首。
所以从这个角度理解,“官员礼品”的标签非但不那么可恶,反倒有望让我们将要松懈的神经再一次紧绷:送礼腐败已成为导致当前官场生态恶化的一颗毒瘤,一方面严重败坏着官员、政府形象和社会风气,另一方面极大制约着社会公平公正的实现,牵绊着社会的良性发展。在这个问题上,纠正某些商家“官员礼品”炒作式的促销行为容易,而“纠正”“官员礼品”得以存衍的社会土壤无疑更难,显然也更为公众迫切期待。(赵登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