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只有拿起科学发展的总钥匙,才能写出有影响力的好作品。”这是11月12日至14日在江西新余举行的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和第九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经验交流研讨班上参与者的共识。
在14日上午的交流研讨班总结会上,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翟惠生对研讨成果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本次研讨活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这把总钥匙启迪如何写好新闻力作的思路,在思想认识和业务探讨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一是大家普遍认为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作品紧跟时代要求,具有较强的舆论引导力和较广的舆论辐射力的能力特征,同时还体现着讲事实、说真话、扎实采访、朴实报道的风格特征,推动着新闻媒体成为引领社会舆论的中坚力量。二是研讨班集中探讨了新形势下采写优秀作品的有效途径。大家认为,要准确把握错综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写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品力作,首先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要拿起科学发展这把总钥匙,观察国际风云变幻,解释国内重大问题,指导新闻采编实践,引导社会舆论倾向。其次要加强学习,不断扩大视野,提高思维能力,补充新的知识。同时还要在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和新闻规律,坚持“三贴近”的基础上,不断掌握新的传播工具和传播方法,丰富形式,创新内容。
在这次交流研讨班上,新华社国内部主任万武义、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王义堂、科技日报编委刘亚东、海南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副总监陆海鹰4位第九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介绍了自己在新闻事业中辛勤耕耘的经历和体会。20多位中国新闻奖获奖者介绍了创作过程和经验体会,16位中国新闻奖评委和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