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北方网消息(见习记者付文超 通讯员郑伟 袁玮):天津市大港区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高标准建设天津滨海盐生植物科技园区,并着力将其打造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之一。日前,该园区总体规划已通过相关专家组论证,园区总规划面积2300亩,总投资1.03亿元,预计于2011年底建成。目前,园区的引种基地已成功引进国内外耐盐碱植物94种,栽培待选苗木13740株,开发盐生植物驯化与栽培管理技术30种,园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大港区现有盐碱化土地面积近100万亩,土壤分为盐化潮土、盐化湿潮土和滨海盐土3个亚类,大量分布的盐碱土严重阻碍了城市园林绿化和沿海防护林建设的步伐。今年以来,大港区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坚持以设施农业建设为重点,以科技强农,以产业富农,取得了显著成效。
天津滨海盐生植物科技园区作为该区重点建设发展的设施农业项目,主要以中国林科院等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充分发挥国内高等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和资源优势,将盐生植物选育、盐碱地改造、盐碱地绿化技术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充分发挥园区的聚集、吸引、带动和辐射作用,以此聚集重大科技专项,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
该园区共分为官港森林公园核心区、马圈试验区和大港农场扩繁区三个部分,重点打造一个中心、一园、一库和四个区,即国家林业局盐碱地研究发展中心、耐盐碱植物园、耐盐碱植物种质基因库、工厂化育苗区、耐盐碱植物示范区、耐盐碱植物试验区和耐盐碱植物繁育区。
园区建成后将产生5项以上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每年可繁殖耐盐碱优质木苗100万株,预计实现年收入3600多万元,成为集生产、生活、生态、观光旅游、教育于一体,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功能齐备的盐碱地生物治理产业基地,并逐步打造为引领滨海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