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董田军,男,40岁,群众,初中文化,天津市东丽区金钟街赵沽里村村民。董田军孝顺父母的故事真可谓家喻户晓。为了让老人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他几乎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一心一意照顾老人,无论从衣食起居上,还是精神生活上都做到耐心周到、体贴备至。在家里,董田军排行老四,上面还有3个姐姐。然而结婚以后,他不仅主动挑起了赡养两位老人的重担,而且从没向姐姐们提出过任何要求。
父母年纪大了,疾病缠身,为了减轻老人的病痛,董田军照顾老人十分细心周到。父亲62岁那年突发脑出血,董田军独自一人到医院照顾老人,伺候父亲喂饭吃药、擦洗身子、端屎端尿,一直陪住到父亲出院。董田军三口与老人一起居住,由于父母都患有高血压,父亲又有糖尿病,为了照顾好老两口,董田军平日就在客厅里睡,为的是离父母近一点,有什么事好照应。如果老人哪儿不舒服,他就支个行军床搬到老人床边睡。平时,他还自学保健知识,买来了血压计、氧气瓶等医疗器械,当起了父母的保健大夫、家庭医生。由于措施得力,好几次夜里老人犯病,都被他及时发现,或自己动手急救,或打“120”叫救护车,一次又一次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有一次,父亲生病,全身出现了水肿,董田军知道水肿会造成憋气,甚至危及生命,他发现后及时将父亲送到医院,又一次使老人转危为安。
邻居们看到董田军的孝顺之举无不夸口称赞。他却说:“我不能忘了老人的养育之恩。老人一辈子很不容易,做儿女的一定要好好照顾,老人身体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董田军用自己的孝心和辛劳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还特别注重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一有空儿,他就坐下来陪老人说话,聊一些老人感兴趣的话题。所以,两位老人虽然饱受病痛的折磨,精神却特别好,心地宽广,从来不抱怨什么。
董田军用自己的孝心侍奉着老人,也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妻子和孩子。孩子放学回来首先要到老人屋里问候爷爷奶奶,每晚给爷爷奶奶端洗脚水。早晚给老人量血压、伺候老人吃药是董田军夫妻俩的每日必做的功课。妻子做饭总是以老人的口味和病情而定,搭配营养,饭做好要首先端到老人屋里,看着老人先吃。此外,妻子总是主动帮老人清洗衣物和被褥,并在洗好后叠好放在老人的床头。尤其是早晨,妻子照顾完老人起居饮食以后,自己只能随便吃上一口就去上班了,有时都没有时间吃饭。两口子就是这样任劳任怨地精心照顾老人。有时姐妹们来探望,董田军夫妇总是不让她们插手,不给她们增添麻烦。有人问董田军:“你除了照顾老人,没有一点自己的欢乐和闲暇,你也会很快就老的,这辈子还有什么意思呢?”董田军却说:“没有老人就没有我,我也有孩子,我也会老,这就是人生。”
董田军孝敬老人的事迹被广泛传播,得到了亲朋好友、社区和所在单位的认同、夸奖。爱老敬老的中华美德在董田军的身上延续着,在普通的百姓中传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