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东丽区南大桥村村民孙新和,是食品加工厂厂长,他连续9年资助蓟县长州村一对失学姐妹张明伟、张明哲,使她们圆了求学梦。几年前,孙新和在长州村投资的农家院也迎来了纳客高峰,为这个村带来了滚滚财源。用姐妹俩母亲的话说:孙新和真是村里的恩人。
1995年,长州村只有20几户人家,生活贫困。那年,孙新和有了自家的食品加工厂,到蓟县考察收购红果时,车坏在了山里,孙新和与同伴便找了一个农民家里住下。在农户家里,他看见张明伟、张明哲穿着小花布衣服,3岁的小明哲蹲在灶台旁帮妈妈烧火,7岁的姐姐也在帮妈妈端碟拿碗。热心的农户为他们精心准备了晚饭。他们吃过后,两个孩子端起碗来就吃起剩下的饭菜,而且吃得是那样的快、那样的香。在孙新和等人的眼里这只是一些家常便饭,而且还是剩菜剩饭。看到这一幕,孙新和眼睛湿润了,心灵被震撼了。原来朴实的蓟县农家人,是如此盛情地款待和自己不相识的朋友,更让他看到长州村生活的艰苦。孙新和也有一个儿子,可是在家里却是一个大少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再看眼前这两姐妹,却过着如此清贫的生活。感叹之余,孙新和觉得自己应当替这家人做些什么。
在高翠莲家发生的一幕,孙新和回家后久久不能释怀。在以后去蓟县上货时,每当看到农户的生活状况时,孙新和的心总是深深地受触动了:本市这个最北的山村蓟县长州村,许多孩子因为家境困难不得不辍学在家。孙新和的心无法平静,他立志要改变长州村的生活状况,为此地老百姓做些好事。张明伟、张明哲的母亲回忆当时的情景:“那时候村里的人均收入才几十块钱。按我家的经济状况,家里人吃饱饭都是问题,何况两个孩子都在上小学。上学要花相当一部分费用,所以当时就想让大女儿退学,小女儿再上几年就行了。上大学对她们姐俩来说只是个梦。”这里的情况让孙新和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决定要帮助张家姐妹上学,圆她们的上学之梦。那一年,他就拿出了4000块钱为姐俩交了学费,这一帮就是9年。去年,姐姐张明伟以优异的成绩圆了大学梦。这时,孙新和又为这个从大山走出去的山里娃拿出1万块钱,帮助她完成学业。
为了使这个昔日的穷山村摆脱贫困,使更多的孩子走进课堂,3年前,孙新和跑前跑后联系旅游局、蓟县政府、下营镇等单位,耗资200万元,修建了下营至长州村长10多公里的马路,又为常州村引进了开发项目,办起了旅游业。在他的感召下,许多人来这里修路、建桥,搞合作开发,为这个穷乡僻壤带来了滚滚财源。至此,因贫失学成为这个山村的历史。
通过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现在长州村富裕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张家的两个小姐妹已经有上学深造的经济条件了;但孙新和依然资助两个小姐妹,因为做人不能失去诚信,说出的话必须兑现。两个孩子放假期间,经常去看望孙新和夫妻二位老人,而且一住就是1个月。上学期间更是经常打电话,问候二位亲人。每当此时,孙新和脸上是幸福的,心里更是乐开了花。
人生在世,将心比心。现在孙新和来到长州村,就像回到家里一样,上至村干部,下至村民,无不热情款待。为什么他能受到如此厚爱?是因为他对张家小姐妹多年的资助;更因为他招商引资,使长州村脱贫致富,让因贫失学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