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范平志,男,35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天津市红桥区西青道中学教务主任。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作为儿女应尽的义务,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他曾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援疆干部”、区级优秀教师、区级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他是一户普通人家的儿子,由于母亲是下乡知青,他返城回到了天津市,和姥姥及两个舅舅住在了一起。这一住就是八年,其间经历了高中、大学,参加工作成了一名中学教师。作为大哥哥,他照顾舅舅家的两个弟弟,辅导他们的学习,直至升入高一级学校。作为晚辈,他照顾姥姥的生活起居。夏天,他经常换洗老人的衣服,陪老人谈话,乘凉;冬天,及早购买过冬的大白菜和取暖做饭的蜂窝煤,三户人家用的东西,他只一个人悄悄地把东西从院门口运到院内。由于住得是老式木制平房,逢年过节,他都要踩着梯子爬到四米多高的房梁上去擦洗上面的灰尘,帮助舅舅去粉刷墙壁。住的八年,舅舅、舅妈从来没有一次说过他一次,他成了两个弟弟学习的榜样,院里的邻居谁都向他挑起大拇指。
由于过度操劳,他的母亲在他刚刚参加工作时得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目前无法医治的血液病,每月须输血维持生命。为了给母亲治病,他把每月的工资原封不动的邮寄给远在内蒙的母亲,为了及早制好母亲的病,利用节假日,他翻阅了许多血液病方面的书籍,去天津市血液病研究所和廊坊市血液病研究所向有关专家咨询,四处打听偏方,力求早日解除母亲的痛苦。他的母亲在天津治疗期间,他每天早上都要为母亲煮上一碗浓浓的花生米水,端到母亲面前亲自喂母亲服下。为给母亲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仍然无法满足治病需要,他想到了献血,利用献血钱为母亲治病。三年过去了,他的母亲因为医治无效而去世,他悲痛欲绝,更加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发誓在父亲有生之年一定要把父亲照顾好。
结婚后,他的岳父、岳母为了照顾怀有身孕的女儿而住进了女儿家。为让两位老人住好,他亲自为老人买了双人床垫铺在客厅的沙发床上,早晨很早就起床,上班前把早点准备好,下班后把转天的菜买好,尽量为老人省去做饭的辛苦。孩子出生后,老人为照顾孩子并没有离开,一家五口住在一个五十平方米的房子里其乐融融。不幸的是,他的岳父,一个五十八岁的高级工程师,在2003年暑假一个阴天的下午,突然心脏病发作而住进了医院,后经检查为心肌梗塞。整个暑假,为照顾老人,他和他岳父的儿子轮流职守在他岳父的床边,细心照料。为此,他推掉了暑假安排旅游的机会。第一次出院后,他带着岳父去胸科医院检查,但遗憾的是因为病情过重而无法做手术,只得做保守治疗。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他岳父的病得到了很大的好转,并已能下地走动。这样过了两年,孩子一天天长大,面对孩子的教育,望子成龙的心切和老人的溺爱常使他很伤脑筋,有一次因为教育孩子他岳父很不满意,甚至将板凳向他仍去,腿被砸出血了,但他没有向他岳父抱怨一句话,因为他知道不能再让老人生气而引起病情的变化。每到阴雨天,他总是打电话问候家里,问他岳父心里感觉怎麽样,如不舒服要及时吃药;为缓解气压低导致胸闷,他买来氧气袋,定期换氧气。
为今后把远在外地的父亲接到天津来养老,他贷款买了一套房子,2005年5月装修完后特意请他的岳父岳母来住,一是为了换换环境,二是为了更好的照顾老人。2007年9月,他岳父因为心肌梗塞再次住进医院,他和他岳父的儿子再次轮流晚上值夜班,守在老人身旁,照顾老人。晚上为老人擦洗按摩,按时喂药、喂饭,早上起来为老人洗漱,解手洗屁股,买早点;而白天他还要上班,有时下完晚自习后天色已经很晚了,到家快速吃完晚饭后,看到一天没见到面拉着他的手不让他走的孩子,只得亲亲孩子然后抛下身后仍然哭泣的孩子朝医院骑去。当时他正赶上晋升高级职称的专业考试,在伺候完老人睡后,为了不影响病人休息,病房已经熄灯了。为了守在老人身边,他只得坐在躺椅上,把书放在前面的小方凳上,利用从厕所门缝中透出的灯光去看书和演算,有一次由于实在太累了,他坐在椅子上睡着了,等醒来一看,已经是半夜两点多钟了。由于工作的努力,刚刚任教高中物理四年的他,顺利通过职称考试。2008年1月,他岳父转院到了塘沽,由于工作关系,他无法陪同前往,但把照顾孩子的责任一人承担下来,早晨送到幼儿园,晚上接,给孩子做饭,洗衣服。赶上周六,再去塘沽探望。1月底,他岳父安然辞世,送走亲人后,他岳母逢人就说:“你们都说我有一个好女婿,其实我一直都把他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来看待啊!”
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当鸟老的趴在窝里无法出来觅食时,小鸟都懂得叼着食物去喂它,难道我们连一只鸟都不如吗?